《投资者网》郑小琳
7月24日三湘印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湘印象”,000863.SZ)披露半年报业绩,一连串的数据显示,三湘印象经营现状正在走“下坡路”。
自2016年正式开启“文化+地产”双主业经营模式后,三湘印象的业绩一直不太理想。以公司收入贡献超6成的地产主业为例,不仅业绩持续颓靡,目前公司最重要的土地储备也仅剩最后一块。同时,公司也存在高管减持套现后离场事件。
当前,在三湘印象决定在公司业绩大幅下滑之际,提出巨额分红,这是为了提振市场信心,还是其它原因?外界对于这家既做文化,又做地产的企业发展前景显然有些担忧。
业绩暴跌仍不忘分红
7月24日,三湘印象发布2020年半年报。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4亿元,同比下滑66.22%;归母净利润7446.27万元,同比减少80.57%;扣非净利润2721.11万元,同比减少86.43%。
针对业绩大幅下滑,三湘印象称,主要由于地产项目交房结转收入较上期减少。2020年上半年,占公司营收“大头”的房地产销售实现营业收入3亿元,同比下滑33.70%。
回顾过去四年,在经历2016年业绩暴涨后,三湘印象开始一路“滑坡”。财报显示,2016年-2018年,三湘印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7.05亿元、24.74亿元、16.33亿元,同比增加1190.63%、-63.10%、-33.99%;2019年,公司首次实现正增长,营收、净利润分别为19.9亿元及2.81亿元。
但2020年上半年,由于受疫情影响,三湘印象业绩下滑近八成。
然而,就在市场为这家企业未来前景发展担忧之际,三湘印象却抛出了一份“巨额”分红计划。2020年半年报显示,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4元(含税)现金股利,共派发现金总额4.72亿元,相当于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的6.34倍,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的17倍。从数额上看,这是该公司近三年来的最高分红。
从过往的分红经历来看,三湘印象并非每年都有分红计划。财报显示,2016—2017年,公司分红金额分别为1.39亿元、5.53亿元(净利润的2倍);2018年—2019年,或因为业绩下滑与亏损,并无实施分红计划。但2020年上半年,在业绩遭遇重挫之际,三湘印象却开始大额分红,这样做背后的原因有哪些?对公司经营将产生哪些影响?
就上述疑问,《投资者网》联系三湘印象,公司表示,2020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在调控和疫情等因素影响下有所降温,而三湘印象坚持以“文化+地产”双主业运营,深度融合,精耕细作,在业务获得稳健经营的同时,也持续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回报,并通过现金分红与股东共享公司发展红利。
但对于三湘印象的分红计划,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业绩不佳的同时,大比例分红而不是将资金再投入,说明大股东不认为主营业务具有高速成长的可能,而且自身对于现金的需求强。企业的现金资源对于日常经营非常重要,一旦现金储备不足就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王小嫱向《投资者网》表示:“一般而言,公司业绩在上升的时候全体股东会分红,业绩下降的往往股东一起合力承担责任。三湘印象当下分红有可能是公司为了稳定军心。此外,上市公司分红与企业的成长空间,未来发展密切相关,说明三湘印象对公司的未来盈利发展信心足。其次,在大股东缺钱的时候,现金分红大于净利润,派现股东之前累计未分配到的利润。对公司的影响来看,股东的分红若继续投入,则并未对公司的经营带来资金压力,反而激活了资金。”
与此同时,中原地产分析师卢文曦也认为:“三湘印象的分红计划,更多的是想向资本市场发射一个积极信号,提升大家的投资信心,有盈利的分红属于正常现象。分红的背后一方面与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有关,另一方面,这样做或也有利于三湘印象日后在资本市场实行增发、融资等操作。”
2020年公司债务增加不少。据财报,上半年三湘印象筹资活动现金流入4.83亿元,较2019年同期的1亿元同比增长383.16%,金融机构借款增长明显。较2019年末相比,2020年6月30日,三湘印象负债总额从71.27亿元增至97.56亿元;资产负债率也从55.56%增至63.34%。
地产主业经营“颓靡”
三湘印象作为一家沪上老牌房企,成立于1996年,2012年通过借壳在深交所挂牌上市。2016年5月公司完成对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100%股权收购,开启“文化+地产”双主业经营模式。
虽然是“文化+地产”双主业模式,但其目前的收入来源仍主要以房地产板块为主。近几年,其地产主业一直走下坡路。
2018年,房地产销售的下滑趋势持续,三湘印象实现营收14.07亿元,同比下滑27.7%;2019年公司房地产销售营收虽出现好转,小幅增长至17.84亿元。
但不到半年时间,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三湘印象的地产业绩又遭遇重挫,房地产销售收入2.99亿元,占总营业收入60.62%,同比下降33.70%。三湘印象解释:“地产项目交房结转收入较上期减少共同影响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6年正式转型“地产+文化”以来,三湘印象对于地产主业的发展一直不太重视。从土拍市场来看,自2017年拿下杭州一宗地块外,4年半来再无任何拿地动作,土地储备严重不足。
2020年半年报显示,三湘印象的土地储备仅剩下最后一块土地,地块位于河北燕郊的郊区地段,于2020年5月21日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占地面积26.2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3.52万平方米。
对此,三湘印象向《投资者网》解释:“三湘森林海尚城(河北燕郊)项目占地542亩,地理位置紧临北京通州区,是公司近年土地储备的重要项目,根据公司经营发展情况,可以满足公司近几年的开发需求。随着该项目6宗地块的全面开工,近100万平米的货值将在2020至2022年前后实现销售,将给公司带来充裕的现金流,必将对公司的‘文化+地产’发展战略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土储不足是目前三湘印象最严重的问题,土储相当于公司生产的基础原材料,没有原材料就没有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会影响公司未来半年的业绩,也会影响公司未来两年的投资收益,因为房地产行业具备周期性,就算三湘印象现在拿地扩储,速度快的话,也要半年以后才能结转计算到公司经营业绩。”卢文曦向《投资者网》表示。
对于2020年下半年发展,三湘印象表示,随着现有项目的逐步推进,未来将根据市场形势,在深耕上海地区的同时,积极参与长三角、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开发建设,公司将择机在以上区域新增土地储备。
对此,卢文曦分析,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等这些热门区域,目前已经有大量一线品牌的主流房企深耕,这些房企往往能力强、资源广、风格激进。如果计划在这三大区域拿地,首先能力是一方面,其次是利润空间,整体会比较窄。因此,对于以三湘印象为代表的小房企,热门区域拿地应需谨慎,一线二线拿地风险较高、比较吃亏。与其冒大风险,不如退而求其次,做下沉市场的业务,类似热门区域、大都市圈等周边可以去考虑,发展机会也很大。
同时,王小嫱也认为:“热门区域的地价成本高,拿地竞争力较大,小房企的拿地进驻难度较大。中小房企要突围方式如下:一,可以考虑自己独特的竞争力包括转型寻找新的领域,寻求创新;二,可以和大房企合作,增加品牌影响力,扩大在行业的知名度。三、积极融资,把握住融资窗口期,提高公司的资金实力。”
高管套现超5700万元后离场
就在今年半年报发布前一天,7月23日,据三湘印象公告称,公司董事李建光因个人原因辞职,同时辞去了三湘印象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委员会委员职务。
这位董事缘何引起市场的关注,主要在于李建光自2019年开始就不断减持三湘印象股份。如今在公司愈发困难之际,李建光套现后离场,不免引起投资者对三湘印象未来前景的担忧。
同花顺数据显示,2019年12月与2020年1月,李建光均因自身资金需求,分别减持769.22万股股份、577.06万股股份,累计套现总额约5729.69万元。
其中,有意思的是,李建光在2019年年底减持三湘印象股份时,曾因操作失误导致增持,其交易行为客观上构成短线交易。
截至2020年5月27日,李建光减持577.06万股股份的计划实施完毕,今年以来套现约2161.51万元,目前,其持有三湘印象1731.19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26%。
“近两年,李建光先生出于自身资金需求进行减持,并承诺: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超过本人所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25%,并且在卖出后六个月内不再买入公司的股份,买入后六个月内不再卖出公司股份;离职后半年内,不转让本人持有的公司股份。李建光先生股票减持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产生直接影响,也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三湘印象向《投资者网》表示。
三湘印象认为,去年至今,公司一直在积极回购股份,上市公司积极进行股份回购,视作为现金分红的另一种形式,更多是向市场传递股价被低估的信号,起到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作用。回购部分的股份无论是将来作为员工激励或者最终注销,都将对现有股东产生积极利好的影响,同时,传递出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及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
不过,对于三湘印象高管的不断减持行为,沈萌则向《投资者网》直言,这是一种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看淡的表现。
实际上,无论是三湘印象业绩下滑时进行大额分红,还是主业持续“缩水”,亦或是高管的套现离场,外界都对于这家既做地产,又做文化的企业前景有些担忧。业绩重挫时进行大额分红,市场会对三湘印象重拾信心吗?高管套现虽对公司经营影响有限,但主业颓靡之势加剧,未来公司又该何去何从?整体来看,“回归正常经营逻辑”或是三湘印象下半年最踏实的选择。(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