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钩沉 记忆 老图 杂谈 滚动

揭秘:欧阳修花甲之年被告“与长媳通奸” 结局如何?

中华文史 2020-07-14 16:22:49
A+ A-

皇祐元年(1049年),在经历滁州、扬州、颍州、应天贬谪流离之后,42岁的欧阳修再度被召回京,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

经历了两次党政被贬的政治教训,欧阳修致力于修史著文,他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修撰《五代史记》。不仅文才天性得以最大限度发挥,更为人称道的是,欧阳修有慧眼识珠的识才之能。嘉祐二年(1057年),50岁的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任主考官,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提携了一大批文坛巨星,开启北宋简约文风之先河,以至于唐宋八大家中有四人拜其门下。

欧阳修仕途也一路青云直上,官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到达了个人政治生涯顶峰。人生就此终老,岂不乐哉?

殊不知,北宋官场云诡波谲,一场更大的暴风雨即将到来,它将彻底摧毁欧阳修的政治生涯和心理防线——欧阳修第三次陷入党争旋涡,再遭道德诬陷,成为他绝意官场,孤独终老的人生谢幕。

公元1064年,历时一年半的“濮议之争”爆发。事件本身并不复杂,引发的争论却势如海啸。

此前一年,在位长达四十一年的宋仁宗病逝。宋仁宗无嗣,由濮安懿王赵允让之子赵曙继位,是为宋英宗。英宗即位后,围绕其生父濮安懿王的封号,朝堂上掀起争议。顺从宋英宗的个人私心,韩琦、欧阳修一派公开提议,应当奉濮安懿王为“皇考”;司马光、吕诲、范纯仁一派则坚持认为,既然英宗过继给仁宗并继承皇位,只能称仁宗为“皇考”,生父濮安懿王为“皇伯”。

随着争论日渐深入,表面上的封号之争,已经升级为即位之初的宋英宗,与试图干预朝政的曹太后斗争,继而引发执政与台谏两股势力的“君子小人党争”。韩琦、欧阳修一派的主张,遭到了朝臣坚决抵制,欧阳修成为舆论愤怒的首要攻击目标,他不仅被贴上了小人标签,还被称为“首开妄议者”“首恶之人”,被喻为“豺狼当道,击逐宜先,奸邪在朝,弹劾敢后”。最终的角力结果,是宋英宗强力干预,他立濮王园陵,吕诲、范纯仁等被罢免外放。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