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钩沉 记忆 老图 杂谈 滚动

差点害死一代文宗苏轼的“乌台诗案” 是怎么回事?

中华文史 2020-07-10 15:18:03
A+ A-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在这一年,宋朝爆发了著名的“乌台诗案”,案发前夕,暗流涌动。

“乌台诗案”发生以前,没有人会想过苏轼有一天会沦为“鸡犬”,连苏轼自己也没有想到,毕竟,他是文坛领袖,朝中大臣,深得皇帝赏识,连王安石王大人都没办法将他怎样。

image.png

可是,也正是过于的自信,令苏轼忘记了,政治斗争向来是残酷无情的。苏轼是一位“浪漫主义和务实主义相结合”的政客,这让他魅力四射,但也让他格格不入。

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擢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让他主持变法改革,就这样,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拉开帷幕。客观地讲,当时的北宋弊病丛生,确实需要变法,但是苏轼却一直对以王安石为首的新派激进的变法十分不满。苏轼常常在新法实行的时候形诸吟咏,借诗词文章对变法中的弊病进行讽刺,对一部分新派人士进行讥讽。

王安石主持变法期间,雷厉风行,他为了确保变法进行,打压排挤过不少反对派官员。苏轼作诗词讥讽新法,新派中早已有不少人对他不满,想要找他的麻烦。熙宁六年(1073年),沈括到浙江巡查新法实行的情况,他看到苏轼的诗稿以后,认为其涉嫌诽谤朝政,于是上呈神宗。

不过,这时主持变法的是王安石,尽管宋神宗对他非常信任,但这并不意味着神宗就对他不设防了。王安石主持变法期间,神宗很在意新派和保守派之间的平衡,他不会让保守派阻碍到新法的实施,但他同时也不会让朝中失去制衡新派的力量。因此,沈括的弹劾如同石沉大海,没有得到重视。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