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启动10个国家公园试点,为何最终这5个胜出?

新京报 2021-10-21 23:03:37
A+ A-

我国公布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成为近期公众关注的热点。我国从2016年起陆续开展了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近期公布的5个国家公园是如何评选的?这些国家公园有哪些特点?

10月2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唐小平和5个国家公园的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答。

5个国家公园在生态保护和修复等方面成效明显

唐小平介绍,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从2016年开始陆续启动。2020年,国家林草局委托第三方中国科学院牵头,16家单位参与了评估验收工作。

评估验收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禀赋的情况进行评价,二是对整个体制试点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验收。总体来看,10个试点区基本完成了体制试点各项任务,取得了可复制、借鉴的经验和模式。但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此次公布的5个国家公园,在评选中,符合国家公园设立的标准和规范。

记者了解到,《国家公园设立规范》于2020年12月22日实施,其中,认定指标涉及三方面,国家代表性指标包括生态系统代表性、生物物种代表性、自然景观独特性;生态重要性指标包括生态系统完整性、生态系统复原性、面积规模适宜性;管理可行性指标包括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保护管理基础、全民共享潜力。

唐小平表示,在对试点国家公园进行评估验收时,要对照这9项指标,公布的5个国家公园都符合9项指标要求。这5个公园在生态保护和修复等方面成效明显。同时,认真处置了一些矿业权、人工商品林等矛盾冲突,在社区形成了设立国家公园的共识。

“5个此次未设立国家公园的试点,像祁连山、神农架、香格里拉普达措、钱江源和南山,总的试点任务完成得不错。”唐小平说,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优化边界范围,妥善解决矛盾冲突,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推动国家公园设立工作。

■武夷山国家公园

给村民“分红”,拓宽村民就业渠道

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片区负责人林雅秋介绍,武夷山国家公园创新生态补偿机制,打造智慧国家公园,提升生态体验品质,打造文化与自然传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在创新生态补偿机制方面,设定了生态公益林保护补偿、天然商品林停伐补助、林权所有者补偿等政策。例如,对区内130多万亩的生态公益林,按照每年每亩32元的标准给予补偿,比公园外的其他生态公益林增加了9元;对天然乔木林和人工商品林按照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予以停伐补助。通过园企联建,无偿提供珍贵苗木,鼓励和支持茶企、茶农高标准建设生态茶园示范基地4000多亩。

打造智慧国家公园,建设自然资源保护、智能管理服务、应急反应等信息系统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管理智能化、高效化。

同时,提升生态体验品质。出台生态游憩管理办法,有效保障园区游赏适宜、运营可靠、生态平衡。实行景观资源山林所有权、使用管理权“两权分离”管理,对7.76万亩集体山林建立与旅游收入联动递增机制,平均每年给村民“分红”300多万元。对九曲溪竹筏游览、环保观光车、漂流等实行特许经营,拓宽村民就业渠道。

■大熊猫国家公园

解决原有保护区互不连通等问题

数据显示,现在国家公园范围内有1340只野生大熊猫,占整个野生大熊猫种群的71.89%。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负责人陈宗迁表示,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是要解决好大熊猫种群隔离和栖息地连通的问题,为此,首先实现了跨区域的统一保护。

“按照三省圈一个公园的思路,将四川、陕西、甘肃三个省9个市(州)、23个县(市、区)野生大熊猫密集区域,还有主要大熊猫栖息地以及主要的大熊猫局域种群的廊道和走廊带,都划入国家公园范围,实行完整保护。”陈宗迁说,国家公园整合了69个各类自然保护地,新划进了20%左右保护地之间的连接地带。同时,按照自然山系设置管理机构,打破原来按照行政区划设置管理机构的局限。

同时,加强栖息地修复和连通,通过天然林资源保护、流域生态修复等工程,把人工林恢复为适合大熊猫生存和繁衍的栖息地。通过建设黄土梁、小河和土地岭生态廊道,实现大熊猫的交流。

此外,促进野外种群复壮工作,建立完善人工种群野化训练、放归复壮野外种群的机制。陈宗迁介绍,近几年,已监测到放归大熊猫“张想”,在栗子坪保护区移动到了凉山片区,说明区域种群的交流、迁徙已达到很好的效果。“泸欣”是野外救护以后异地放归的熊猫,实现了野外受孕、野外生产。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东北虎幼崽存活率大幅提高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核心保护区758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4%,一般控制区647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6%。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负责人侯翎介绍,国家公园范围划分,立足东北虎豹栖息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将近年来监测确认的东北虎、东北豹的跨境迁移通道、繁殖家域、定居区、活动频繁区、潜在栖息地以及连接区域划入,确定管控分区,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

“天地空”一体化监测体系和信息管理平台覆盖了国家公园的全域范围。近年来,监测体系获取了4000余次东北虎、东北豹和100多万次梅花鹿等野生动物的影像资料。监测体系还可以发布警示预报,提醒巡护人员和周边居民,避免可能发生的人虎冲突。

在加强野外种群保护方面,建立了网格化管护体系,开展专项管护巡护4.62万人次,巡护里程达20多万公里。开展虎豹栖息地修复、林地清收,生态修复4万多公顷,打通了虎豹迁徙通道。

最新数据显示,东北虎新生幼虎10只,种群数量达到50只以上,东北豹新生幼豹7只,种群数量达到了60只以上,“难能可贵的是,东北虎幼崽的存活率从试点前的33%,提高到了目前的50%以上。”侯翎说,梅花鹿、棕熊、亚洲黑熊等野生动物也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公园还开展了一系列民生项目,累计发放野生动物肇事补偿金额约560万元,设置了公益岗位10632个。

■三江源国家公园

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

三江源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的发源地,拥有大面积、原真、完整的生态系统。

三江源国家公园负责人王湘国介绍,在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国家公园实现三江源头的整体保护,将长江的正源格拉丹东、长江的南源当曲、黄河源头的约古宗列等区域纳入范围,区划面积由试点期间的12.31万平方公里,扩展至19.07万平方公里。

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通过实施黑土滩综合整治、退化草场改良、沙化土地治理、水源涵养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使三江源头的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

在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方面,完成三江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建设野生动物迁徙廊道,建设野生动植物救护繁育中心和基因库,严厉打击野生动植物偷盗、偷采、盗猎等违法行为,对雪豹、藏羚羊、野牦牛等珍稀濒危物种开展抢救性保护。目前,藏羚羊的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不足2万只,增加到了7万多只。

此外,实行生态管护员“一户一岗”全覆盖,稳定并扩大生态管护员选聘范围,使高寒缺氧、远距离、大尺度区域得以有效巡查管护,牧民对国家公园的认同感大幅提升,从资源的利用者转变为真正的生态守护者。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逐年提升

海南热带雨林是我国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也是海南长臂猿的全球唯一分布地。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负责人黄金城介绍,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一系列有效措施使这里的生态功能逐步增强,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逐年提升。“特别是今年我们有两个种群的长臂猿新生了两只幼崽,引起了国内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他介绍,接下来要加强热带雨林的整体保护,整合海南中部的尖峰岭、霸王岭等20个自然保护地,把保护地之间的生态廊道连接起来,纳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范围,使保护面积从原来的2443平方公里增加到4269平方公里。同时开展热带雨林系统修复。建立合理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按照“一县一策”的原则制定生态搬迁方案,对核心保护区开展生态搬迁。

此外,要进一步修订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条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巡护管理等制度,建立网格化的巡护体系;加强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相关市县国家公园执法队伍的建设,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行为。

建立“天地空”一体化的监测体系,纳入国家林草局生态网络感知系统。依托科研院所,进一步加强热带雨林、海南长臂猿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科研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新京报记者 陈琳

责任编辑:李平书 CN080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