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欧要在同一件大事上发力了……

2019-03-12 08:05:37
A+ A-

最近一段时间,俄罗斯、中国以及欧洲央行似乎正在不谋而合地做着同一件事——增持黄金。

世界黄金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各国央行净购买量达到651.5吨,同比增长74%。这是自1971年美元可兑换成黄金以来的年度净购买量最高水平,也是有史以来第二高的年度总量。其中,俄罗斯等国央行成为主要买家。

image.png

▲俄罗斯央行

有分析认为,美国加码对俄罗斯经济施压、对俄进行经济制裁,使得为规避制裁风险的俄罗斯成为增持黄金的“急先锋”。俄罗斯连塔网3月7日报道了该国央行黄金储备的最新数据:这家央行2月增持黄金储备,总价值达到916.4亿美元(1美元约合6.72元人民币),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世界黄金协会数据还显示,欧洲央行2018年同样购买了大量黄金。其中,匈牙利是最大的采购商之一,其去年10月黄金储备增加了10倍,达到31.5吨。这是近30年来的最高水平。波兰央行2018年黄金储备则增加25.7吨,同比增长25%。

与此同时,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2月末黄金储备为6026万盎司(1盎司约合28克),价值794.98亿美元,较1月末黄金储备5994万盎司增加了32万盎司。

image.png

外媒观察到,这是中国央行连续三个月增持黄金储备。彭博新闻社网站称,美国高盛公司等看多机构认为,全球央行今年将继续积极买入黄金。

这并不是全球主要央行第一次大量增持黄金,上一次大量增持发生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塌之时。

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以促进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随后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矛盾性,这一体系于1971年被尼克松政府宣告终结,外界称为“尼克松冲击”。彼时,全球出现各国央行挤兑黄金潮。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学者孙立鹏对参考消息网介绍,全球两次主要黄金增持潮各有异同。共同点为,全球主要央行对美元成为国际货币的信心出现问题。不同点则在于,与前者相比,一方面,此次“烈度”较小,各国更多地是采取预防性措施增持黄金,而不是挤兑黄金;另一方面,国际形势不同。1971年时,美国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一家独大”,而当前国际多极化格局已逐渐形成。

image.png

如今,国际货币体系虽仍由美元主导,但各方已在为实现货币体系多元化而努力。世界黄金协会分析,地缘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加剧,促使各国央行推行储备多元化。

可以说,国际货币多极化态势正在形成。而从各国央行的动作中也可以看出,在流动性与安全性之间,各国央行已更看重后者。

孙立鹏表示,当前,世界“东升西降”态势十分明显,尤其是新兴市场的发展,这些都将促进国际货币体系进一步朝着多元化方向迈进。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