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之为“引滦入津”的功臣
公开资料显示:陆焕生同志,1932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195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9月考入北洋大学(1951年更名为天津大学)水利系,系统学习了水利专业理论知识。1955年8月大学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
他热爱教育事业,治学态度严谨,充分发挥所学专长,积极参加河北省潘家口水库、贵州省梭筛水电站等国内大中型水利工程的设计,表现出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1957年,他曾蒙冤被处分,直到1979年2月才恢复名誉。
1966年4月,陆焕生同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支援“三线”建设,远赴甘肃天水燎原风动工具厂工作,当时正值建厂初期,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在艰苦环境中,他殚精竭虑,废寝忘食,一心扑在事业上,先后参与了桥涵、隧洞、防洪堤等多项工程结构设计及施工,作为技术骨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主持设计建造的545米长隧洞、大跨度双曲拱桥、1400米长防洪堤等工程,投资多、难度大、技术复杂,均按期圆满竣工并交付使用。他还主持设计建造了近10公里的盘山路,极大方便了工厂与职工宿舍之间的交通。
1975年11月,陆焕生同志调回天津工作,先后担任天津市水利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教师、副校长,市水利局副局长、局长等职务。他热爱水利事业,精通水利业务,紧密结合天津实际,积极倡导水利改革,为天津水利事业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1981年华北地区爆发严重旱灾,他带领技术干部深入一线,科学预测地下水动态,组织打井780眼,有效缓解了旱情。他亲自带队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推广节水先进经验做法,大大提高了用水效率,全市农业用水量同比减少50%左右。
积极参与引滦入津工程建设,组织设计相关水利设施,顺利实现了全面通水,为天津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水源。他积极推进计算机在我市水利事业上的应用,在输水、防汛、抗旱工作中实现了计算机控制监测,实时监控雨量、河道水位等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外,他还充分发挥专业和外语特长,利用业余时间编著了我国第一部《德汉水利水电工程词典》,翻译了《艰难地基条件下的基础工程》、《坝工手册》、《跨流域调水》等多部业务著作,及时掌握国际前沿动态,促进天津市水利科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他重视干部职工教育,倡导创办工程师外语学习班,提高了专业技术干部外语实际应用水平,获得普遍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