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所以,习近平这样定性十九大,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掐指一算,距离第一个“百年目标”也就三年时间,将十九大作为冲刺毫不为过。
关键期
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必须要学会“审时度势”。“时”是历史坐标,认清定位,“势”就是历史趋势,把握方向。
这就是习近平反复强调的“世情国情党情”。从对新形势和新发展阶段的科学分析中找到制定方针、勾画蓝图的科学依据,制定政策,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比如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判断,就会衍生出适应新常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告别以往光靠投资驱动的老路。
有意思的是,习近平在强调形势的时候,不厌其烦地强调了“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知危图安,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成绩面前,高层是异常清醒的。看来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一场硬仗。
习近平特意点了三个“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
防风险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近期中央密集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了金融安全问题,当然这风险不仅是经济领域的,还是政治、社会层面的风险。脱贫更不用说,已经下了“军令状”。前段时间两办下文通报甘肃祁连山生态环境遭破坏一事,宣示了生态文明建设会是将来的重中之重,毫不含糊。
新理论
不过,在岛叔们看来,这次讲话最重要、也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对理论建设的强调。
理论是更宏观层面的概括。中共有个很好的传统,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正像习近平概括的,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改革开放初期的“真理与实践大讨论”,重拾了中共非常重要的传统。理论必须要靠实践来检验,而实践要获得进一步的深入,又离不开理论的总结和指导。
这个辩证法中共学得最好。
所以,中共从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总结出了“毛泽东思想”,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总结出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都被看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都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成为党内认识形势、凝聚共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思想武器。
今天的事业已经发展到了新的历史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共需要什么?习近平提出,要“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十九大会在中共的理论建设上有怎样的突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