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某某走后,张有志看着眼前一沓“耀眼”的美元,既兴奋不已,又忐忑不安。他心里清楚,商人的“投入”从来都是奔着“回报”去的,给自己送钱就是想要“钓鱼”啊。然而,他舍不得将到手的钱还回去,即使知道“鱼钩”有毒,还是一口咬了上去。
果然,很快董某某就表示,希望张有志能在协调解决企业改制遗留矛盾及搬迁方面给予支持。张有志积极为其“排忧解难”。其间,董某某又多次送给张有志现金共计12万元,他均一一笑纳。
张有志心理失衡,迷失在贪欲中,教训深刻。他与商人比较,把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一开始就摆错了坐标。领导干部仰望的应该是始终以群众利益为先的优秀党员干部,应该比的是政治信念、是遵规守纪、是道德品行、是奉献作为,而他斤斤计较于利益得失,是私心蒙蔽了初心,迟早要出问题。
为确保“不出事”,收钱只收“朋友圈”的钱
熟悉张有志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办事有“套路”、讲“分寸”、善“权衡”的人,非常“谨慎”。为确保以后“不出事”,他立足于“稳”,长期打交道的也就是他认为“靠得住”的10来个“铁哥们”老板。
安徽某医药公司,在厂区扩建用地方面遇到问题。该公司董事长曹某某通过中间人结识张有志。张有志不急不忙,经仔细观察,认为曹某某沉稳、靠得住,于是将其纳入了朋友圈。从2004年开始,曹某某连续5年给张有志送礼9万元,其所托之事张有志都帮他一一搞定。
无独有偶,安徽另外一家医药公司董事长赵某某如法炮制,也进入了张有志朋友圈,为感谢张有志帮其解决各种问题,2004年至2009年,每年都要给张有志送上“好处费”,5年里共送了9万元。
……
执纪人员介绍,张有志为了求“稳”,不但权力寻租的圈子小,而且人数也不多,还表现在收钱即办事,办不成事则退钱;再就是老家人,尤其是从小在村子里一起长大的同学、“发小”托请之事,能办尽量办,能不收好处的尽量不收。因此,在圈子里的人看来,张有志是一个讲“诚信”、讲“义气”的人。可事实上,他是怕事情败露,在社会上,尤其是在家乡留下坏名声。
套路再深,手段再隐形,在党纪国法面前还是原形毕露。张有志不讲规矩讲“套路”,不讲纪律讲“潜规则”,结果在歪路上越走越远。他所谓求“稳”,不过是心存侥幸、自欺欺人,最后只能是身败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