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大爷大妈屡屡侵占公共空间行为被人们所”诟病“,他们到底该去哪里跳舞?国办制定相关政策后,老年人离拥有广场舞场地还有多久?
央视评论
不管是肢体冲突还是街头行进,多数人总会敏感于文明与安全问题。其实,何处安放广场舞大妈们的文娱活动,更值深思。
广场舞早已成为大妈大爷们晚间活动的保留项目,不管愿不愿意接受,这是事实,也成了很多城市的风景线。鉴于此,来自普通市民与广场舞大妈之间的冲突不时见诸媒体,噪音、光照、场地等都是矛盾所在。一直以来,如何确保市民的居住权利、如何保证广场舞大妈的文娱权利,怎样做到两者间有效地平衡,的确困扰着各利益主体,更困扰着城市治理者。
空间划分是问题关键
对症下药,首先需要诊断病症。从一系列广场舞引发的冲突中不难发现,空间划分问题才是共性原因。老年人活动锻炼影响到他人,多数是因为他们的运动在生活区或办公区进行,而不是在专门的休闲广场或文娱场地。如此看,大妈们想跳舞却没有合适的空间,只能占用如篮球场、小花园、马路空地等,不同需求的人群在“同一屋檐下”,很容易产生利益摩擦。可以说,解决好了活动空间问题,就能避免大多数不必要的冲突。
但现实情况没有如此乐观。一方面,城市的发展与规划存在局限性,更多的空间给了住宅、商业、交通等领域,更少的空间留给了文化和休闲,即便一些城市有不少文化广场,也存在分布不均衡、密度不合理等原因,有的能找到地方跳舞,有的就只能各显神通。另一方面,快速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对文娱广场的需求远远大于城市供给,更多的老年人要走出去、动起来,而公共空间并没有明显增加,这种发展中的矛盾才是亟待重视的,也需要更有前瞻性。
为老人寻觅一块合适场地才更显城市温度
广场舞大妈应该去哪跳舞,不是简单的尊老爱老问题,它给城市治理者提出了新课题,即如何让城市空间更多元、更包容、更和谐。全民健身是一直倡导的理念,小伙子打篮球、年轻人跑步、老年人跳舞都是合理权益,政府不能视而不见,甚至让小事件拖成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