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要求,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组),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要实现全覆盖。截至2016年末,全国共选派77.5万名干部驻村帮扶,选派18.8万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和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
他们推动各项扶贫措施落实落地,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如同星星之火一般燃起了贫困群众的脱贫之梦。一些扶贫干部甚至还把生命献给了自己奋斗过的那片热土。
2016年4月,中央组织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脱贫攻坚期内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的通知》,明确贫困县党政正职在完成脱贫任务前原则上不得调离。脱贫摘帽后,仍要保持稳定一段时间。830个贫困县党政正职脱贫攻坚期内保持稳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打赢脱贫攻坚战,社会各界形成强大的动员力——
“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今年3月,三峡集团收到来自云南中医学院的大学生汉庆梅的一封来信。她是三峡集团资助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140名大学生的其中之一。正是这份助学金,让她得以走出大山,开启多彩人生。“十三五”期间,三峡集团计划投入20亿元支持云南省的怒族、普米族和景颇族3个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
党政机关定点扶贫、社会扶贫也快马加鞭推进。全国17.68万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参加,帮扶覆盖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68家中央企业开展“百县万村”行动,全国工商联动员2.65万家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
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即使相距千里、山水相隔,人们却因一个共同目标心手相连,改变着共同的命运。扶贫协作道路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重要特征。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其发展能力,既是关键,更是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