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参与猫眼评分的评委一共有69位。
电影局回应
拒绝批评不是真正守望
昨晚某财经媒体报道称“豆瓣、猫眼已因评分过低被电影局约谈”,对此电影局局长张宏森今晚在朋友圈发文表示,该报道过度“猜想”了事实,“电影局没有与豆瓣等平台有过任何接触,也不认识豆瓣任何人,也希望大家共商和探讨促进电影进步的话题。”
关于《中国电影报》对评分体系的质疑,他表示,“曾在与猫眼负责人一次交流中,探讨过“专业评分”的话题,大家的共识是: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样本量,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与度,让专业评价更开阔,更具说服力。”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看待,大家也都不会为此焦虑。“电影不容易,批评也不容易。创作和批评是电影的一体两面,电影进步更期待评价体系实事求是。试图拒绝批评,那不是真正守望,就是走向目标的同行者。”
《中国电影报》作者回应
目的不是“手撕”豆瓣、猫眼
新京报记者采访到《中国电影报》发表的《豆瓣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的作者郝杰梅,他表示,他写此文章的目的“不是要“手撕”豆瓣、猫眼,就是想呼吁豆瓣、猫眼作为专业服务影迷、指导观众观影的平台,都有责任去尽力做到客观公正,维护自己的品牌和公信力,同时呼吁共同创造公平公正和客观理性的评价体系”.
他同时表示,“猫眼取缔专业评分,我觉得很可惜。其实专业评分和观众评价分开,是很科学的设置。只是猫眼的专业评分队伍可以更壮大一些,不局限于几十个人,尤其不能大都是小众的、艺术电影和电影节电影口味的专业人士。而且对于专业人士的选择,应该有个健全的机制,比如恶意刷低分的,就应该取缔其打分资格。”
最后他还提到:“提高创作质量、减少“烂片”依然是未来电影产业的主题。从电影创作、发行、放映到票务平台、媒体、理论评论等各个环节,都有责任去维护产业向好的方向发展。”
《人民日报》回应
中国电影,要有容得下“打一星”的肚量
在该评论中,作者表示“观众有‘用脚投票’的权利,也就要承认观众有‘打星评级’的权利,这都是一种选择”。该文中提及“一些电影能逆袭,一些电影会折戟,本身就意味着观众越来越成熟,不会再轻易被烂片骗进电影院”,并提出真正拿出“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作品才是重要的问题,且在评论区强调,《人民日报》对此次事件的态度以该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