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3起发生在长三角的异地倾倒垃圾事件中,船只均是重要运输工具。
新华社等媒体调查显示,近年来,上海自身处理城市垃圾的能力已接近饱和,导致本地处理垃圾的成本越来越高,垃圾违规外运已经形成一条黑色利益链,运一船垃圾可获利约2000元,利润是砂石或其他货物的数倍。
“以前只听说在岸上倒,没想到,现在直接敢倒进长江。”刘宁说,长江的江面很阔,倒的时候又是趁起雾或者黑夜,因此很难抓住。“垃圾都是先沉到江底的,浮上来才知道,而且容易被认为是上游冲下来的。”
“垃圾船”除了采用挖掘机作业倾倒的方式,刘宁分析,还有一种运输船船底有舱门,打开后直接将垃圾压进水里,“有些船就是这样倒泥浆的,五分钟就可以完成一次倾倒。”他分析,倒垃圾者从海宁、海盐跑船到长江,获利空间可能达上万元,“不然不会这么远跑过来”。
作为船主,郑义对“垃圾船”深恶痛绝。他算了一笔账,自己几次遭遇垃圾倾倒,连续多天都是空网而归,只捕了屈指可数的几只蟹,网具、柴油和人工损失达两万多元。
“想过报警,听别的渔民说报过警,海警也出船了。”郑义说,上个月确实有海事船停在事发区域,当时没抓着。
而就在北青报记者采访期间,12月3日在海宁产生的快递垃圾,已经在12月12日再次登陆太仓。
“垃圾围城”的压力
和上海面临的问题一样,浙江嘉兴下面的县市同样面临处理垃圾能力饱和的情况,压力最大的是海盐县。
据浙江省2015年环境公报,截至2015年底,全省已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98座,其中焚烧40座、填埋52座、堆肥1座、综合5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每日5.92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99.26%。
而公开资料显示,在嘉兴的三市两县中,海宁市、桐乡市、平湖市、嘉善县均有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海盐县为空白。因此,建设垃圾焚烧厂成为该县的重点民生项目和环保项目。
今年4月,海盐县政府发布垃圾焚烧厂项目选址通告,但因选址问题引发群体事件。官方在第二天便发布后续公告称,在项目没有履行完法定程序和征得大家理解支持的情况下,不会开工建设。
据海盐县官方通告的说法,该县生活垃圾量每年都在以较快速度增长,2015年日均生活垃圾量超过45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