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东说:“电视里演的那些和我们真实的排爆拆弹根本不是一码事,就拿剪红线蓝线来说,我们根本不会这样‘赌一把’,像有的爆炸装置,本身就是防剪设计,剪任何一根导线都会爆炸。”
这些各式各样的爆炸装置都是队员们自己做的。孙建东给记者了几个,诡谲的设计让人称奇。排爆队员不仅要熟悉电子、机械原理,木工、瓦工甚至水泥工的活都手到擒来,为的就是练就火眼金睛,一双巧手,将披着各种伪装的爆炸物品成功拆除。
“平时我们就不断给队员出题,让他们自己动手做。比如做个延迟10秒起爆的装置,但是不能用电子计时器,让大家开动脑筋想各种办法。只有你会做爆炸装置了,才明白它的原理,才可能会拆。世界上的爆炸物谁也不可能全都见过,平时多积累,得比放的人见得多想得多,出现场的时候才能随机应变。”
孙建东说,排爆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就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起码对排爆手个人而言,没有修正的机会。所以平时的学习,甚至训练都是必须的。只有技术过硬才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对老百姓、对社会负责。
永远无法预见拆弹成败只有一次机会
高科技设备加上高水平的排爆手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然而即便是这个领域最权威的专家,也不敢说自己什么爆炸物都能拆除。再牛的拆弹专家要想而退也需要一些运气傍身。
有一次,排爆队一个老队员出现场,先进去检查了一下爆炸物,出来拿装备准备再进去拆除。就在他和同事商量对策的时候,里面突然爆炸了。就是这一点运气,让他与死神擦肩而过。
排爆工作最大的困难和风险在于无法预知性。爆炸物内部构造、起爆装置、属性都无法预知。拆弹时,排爆手如同破解一道数学难题,根据各种方法、公式,一点点推演结论。这道题的难易,与未曾谋面的嫌疑人的“出题”水平直接相关。不同的是,题解错了可以重来,而拆弹,成与败关乎生或死,只有一次机会。
“在这个行当,没有万无一失。”孙建东说,没有一种设备能查出所有的爆炸物,机器人也不是所有的活儿都能干。就连他们穿的排爆服,只能防住一公斤以下爆炸的冲击波,还得在三米以外。“而真正排爆的时候,距离都很近,一旦大剂量的爆炸,冲击力把人内脏都震坏了,穿着防爆服也没用。
孙建东的电脑里,存着国外排爆手操作失误爆炸的照片。“剂量小的能留个全尸,量大了全尸都留不下来。”孙建东开了句玩笑,可记者却一点也笑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