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4日至27日,习近平在安徽调研。这是4月25日下午,习近平在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向村民们问好。 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刚刚召开的第二十九次会议讲了以下内容:
面对改革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要牵住改革“牛鼻子”,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关系全局的改革,特别是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要统一行动,任何时候不能放松、不能滞后。具体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哪里矛盾和问题最突出,哪个疙瘩最难解,就重点抓哪项改革。要注意区分改革举措的性质类型,分类施策、精准施策。要明晰解题思路,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关键环节、明确时间节点。对打基础、谋长远的制度性改革,要重点搞好制度设计,抓紧细化落实;对切口小、见效快的具体改革,要盯紧抓牢,逐条跟踪,一一落实;对面上提出原则性要求、鼓励引导性的改革举措,要注重社会面引导,形成合理改革预期;对探路性质的改革试点,要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注意发现问题,该完善的要完善,可复制推广的要及时推广。对一些矛盾和问题多、攻坚难度大的改革,各地区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挂帅,顾全大局,握指成拳,合力攻坚。
面对改革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要牵住改革“牛鼻子”,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以重点带动全局——这就是重要的改革方法论。
改革推进得顺不顺利,上级的改革精神落实得到不到位,人民群众源自改革的获得感强不强,始终是中央深改组高度关注的问题。对于改革链条上各个环节的工作来说,掌握对头的工作方法至关重要。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从3年来改革实践看,凡是改革工作推进得快、落实得好的,都是思路得当、工作得力,善于抓住重点推进改革。
这是建设中的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一角(2016年4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那么,改革的“牛鼻子”到底该怎么牵?
一要明确重点是什么。全局有全局的重点,局部有局部的重点,不能一概而论。像国企、财税、土地制度、金融监管、养老、医疗等领域的改革,毫无疑问是全局的重中之重;职称制度、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电子商务诚信建设、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等也是具体领域改革重点。对于这些领域的改革,必须拿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来,不落实到位不松手,不见成效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