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香叫醒了睡在窑洞土炕上的游客李华。走出窑洞,眼前的一切昨天至今依然让李华陌生和惊奇:“这一切就是父亲当年生活的地方!”来自上海的小伙来延安寻找父亲知青岁月时的记忆,寻根之旅首站选在梁家河。
梁家河村的村民经营的农家乐。吴超摄
他用手机拍摄着画面,不时传给父亲。画面上有梁强的“梁家小院”,三孔新修建的砖窑洞,院墙上“知青上山下乡”时的宣传画,手机画面将父亲的记忆拉回20世纪六七十年代。
但院墙的黑板上写着“免费WIFI开放”几个字又折射出这个小山村翻天覆地地变化。
李华对于这个小山村的过去多来自父亲的诉说和文学作品。
史铁生在文章中曾描写过延川当年的情景,“我们那个地方虽然也还算是黄土高原,却只有黄土,见不到真正的平坦的塬地了。由于洪水年年吞噬,塬地总在塌方,顺着沟、渠、小河,流进了黄河……树很少,少到哪座山上有几棵什么树,老乡们都记得清清楚楚;只有打新窖或是做棺木的时候,才放倒一、两棵。碗口粗的柏树就稀罕得不得了。要是谁能做上一口薄柏木板的棺材,大伙儿就都佩服,方圆几十里内都会传开。”
梁家河知青旧居院门口的枣红了。高飞摄
黄土高坡,不见黄土。“树,全是树,山是绿的,没有黄土;窑洞,全是窑洞,一点也不破旧,是崭新的。”李华在朋友圈中发布了这样的文字,配图是绿色的山脉和坐落山腰的成排窑洞。
红彤彤、脆甜的大枣。吴超摄
李华走在梁家河周边整洁的村道上,路旁的枣树挂着鲜红的枣子,脚下是建成了雨污分流管道,将污水排入管道输送分流,路过广场、停车场,公厕整洁干净,砖瓦房整齐漂亮……在梁家河村史馆中,李华站在一张张黑白照片前,看着以前的荒山、破旧的窑洞久久沉思,“变化让人震撼,颠覆了我对陕北农村的认知”。
“我们将继续完善梁家河小区建设;提升梁家河村庄的绿化、亮化、美化;对周边村庄的村容村貌进行改造。”梁家河支书巩保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