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人员李明(化名)生得五大三粗,根本不把管教人员放在眼里。孙颖给他分配工作,李明爱搭不理。一进猪场,李明捏着鼻子,大叫:“哎呀,臭死了,我干不了这活儿……”他还晃着脑袋,阴阳怪气地对孙颖说:“孙队长,给我换个地儿吧,这猪场闻着就要晕倒了。”
“别人行,你也可以。戴上口罩,继续。”孙颖说完,低头忙碌起来,不再理李明。
看着一个女人,蹲在猪舍里,大汗淋漓地清理猪粪,站在一旁的李明脸上有点挂不住了。他悻悻走开,找来工具,干起先前孙颖布置给他的活儿。
一次,孙颖为一头母猪配种消毒,由李明负责配合按压。李明皱着眉,满脸不情愿地抱着母猪。受到药水刺激的母猪挣扎起来,李明没防备,母猪竟然跑了。孙颖赶紧站起来追,额头一下撞到了旁边的铁三脚架上,鲜血直流,疼得她半天说不出话,眼泪夺眶而出。李明吓得手足无措,一个劲儿地唠叨:“怎么办,怎么办?”
缓了半分钟,孙颖擦了把眼泪,瞪着李明,咬着牙齿吐出两个字:“继续。”这次,孙颖算是把李明震住了,他顺从地按照孙颖的指令,完成消毒。
自那以后,孙颖发现,李明变了。在猪场劳动时,他除了完成队里的任务,还主动去挖野菜喂猪、打扫粪便……“有进步。”孙颖欣慰地点点头,她逐渐给李明“加码”,从观察仔猪成长,到带猪晒太阳,再到负责母猪舍管理……10个月的磨练,李明性格大变,他自诩为“舍长”,主动学起养猪技术,开始谋划未来养猪创业的新生活。
身为心理咨询师,孙颖还辅助管班民警把劳动矫治和行为矫正结合,强化服刑人员的内控能力,培养他们对未来的信心。
服刑人员张山(化名)是“三进宫”的惯偷,别说朋友,连亲戚都躲他远远的。“我原来以为自己啥也不行,所以一直破罐子破摔,但这次我要感谢孙队长,她让我有了‘存在感’。”张山说,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的变化。以前,看着上百斤的粪车,张山避之不及,现在推起就走;以前看着圈舍,他就恶心,现在能踏实地把圈舍打扫干净,“这些又脏又累的活我都能干下去,再不怕吃苦受累了,以后出去,找个安稳的工作,再也不偷了。”张山认真地说。
在猪场劳动的服刑人员刑期比较短,孙颖自编了简单易懂的养殖技术“速成”教程,在劳动中及时讲解,实操训练,帮助服刑人员尽快掌握技术。迄今为止,参加养殖技能培训的服刑人员共150名,有4人刑满释放后开始生猪养殖创业。猪场的“业绩”也在不断提高,母猪的受孕率较之前提高了20%,产肉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可算没白忙没白累。”孙颖说着,笑了。
一次聚会,朋友好奇地问孙颖:“你现在的工作到底是什么?民警?猪倌?兽医?公务员?”孙颖一怔,她还真没琢磨过这个问题。
前不久,这个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孙颖被评为“北京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