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如此,昂山素季却选择在联合国大会期间访美。严格意义上说,这可以定义为“顺访”,与访华足足五天形成对比。无疑,这彰显了昂山素季对中美的再平衡,更是其就美国与西方近期频繁对她表达不满与批评作出的回应。
换句话说,从“居江湖之远”到“处庙堂之高”,从“民主偶像”、众人膜拜的“神”,重新回到国务资政的“人”,昂山素季完成了华丽转身,已经从一个被标签化的“民主斗士”变成了务实的政治家。
国内
来中国,对于缅甸国内事务也有着重要作用。
比如,这关系到缅甸军方与民盟的和解。作为前最大的反对党,民盟上台后,并未鲁莽地提出“清算军人”的说法,而是选择与军方保持相对和睦的关系。缅甸新年后释放政治犯的举动,表达了与过往和解的意愿;昂山素季也一再以昂山将军女儿的身份,强调自己与军队有着深厚的感情。她不但多次与缅甸军方总司令敏昂莱会晤,而且还与缅甸军方重要人物丹瑞大将进行过对话。
这种小心翼翼、与军方对话合作的态度,获得了军方的总体认可。敏昂莱在前不久就说,到现今,“民盟”的施政行为都是协商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这还关乎缅甸国内的和平进程。要知道,缅甸内战已经被称为近代世界上最长的内战了。
对中国来说,这一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它不仅是缅甸国内政问题,更关系到中国的切身利益:缅北冲突所处的地理位置,正是打通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及中国大西南通向印度洋战略通道的咽喉之地。
因此,今年8月31日召开的21世纪“彬龙会议”,就成为昂山素季极为看重的议题。这个名字的典故,是1947年2月的彬龙协议——根据协议,缅甸本部以及掸联邦、克钦邦、钦邦等少数民族地区,从英国殖民者手中争取独立,确立了少数民族地区在国家政治中享有充分自治的原则,而这也在随后的《缅甸联邦宪法》中得到了体现。协议签署之后5个月,昂山素季的父亲、缅甸国父昂山将军即被暗杀。
到现在,以昂山素季在国内的威望,终于有了国内民族和解的可能。
事实上,近三年来,中国一直在调节缅甸政府和少数民族武装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实现和解,并曾派出特使;在中国的私下调停下,缅甸政府代表同克钦独立组织已经在云南瑞丽召开了数次和谈。而这种第三方参与调停、并签署和平协议的案例,在冲突频发的东南亚地区并不鲜见。比较成功的案例,是泰国政府调停马来西亚政府与马来西亚共产党的冲突,最终三方在1989年泰南宋卡府签署《合艾和平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