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彪认为,港大医院的薪酬制度充分体现了医生的劳务价值。医生的年薪起点是40万,最高的顾问医生年薪将近100万,充分体现劳务价值和技术价值。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内科主管白明珠教授表示,内科是该院最大的科室,有110个医生,其中有50个医生是在其他公立医院完成规培后跳槽来的。这些年里,团队比较稳定,只有5个医生离开了内科。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用人制度也是深圳医改的缩影。
深圳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表示,深圳市引进了北京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来深圳运营管理医院,以此推进公立医院所有权和运营权分开改革。交付时就在协议中明确要实行怎样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特别是取消编制和行政级别。
深圳市医改任务明确,建立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事制度,由医院根据职责任务按需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同岗同酬,合理拉开医生、护士、医技、行政、辅助人员的薪酬待遇。
去编制阻力:核心问题是待遇
“编制改革里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待遇。”深圳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坦言,这也是别人不愿意去编制的一个核心原因。
长期以来,在公立医院中编制与福利捆绑在一起。据罗乐宣透露,深圳将近48.9%的医务人员是聘用的,存在有编制的和没编制的区别。
他表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这种“两元结构”导致待遇差距比较大。在同工同酬方面,只做到奖励性的绩效都一样。但是有编制和没编制的人员在基础性绩效仍然是差别很大。
取消编制,无疑是向一些人员的既得利益开刀。目前全国多地已经明确了去编制的改革目标,但是改革路径上探索存在不同。比如近期济宁公立医院首次招聘“备案制”医务人员,医院对新聘用制人才实行同工同酬。
罗乐宣表示,现有一些跟编制挂钩政策要逐步做调整。去编制以后,首先要保障待遇,特别是离退休待遇。在新建的市属公立医院取消了编制,但新增了职业年金,通过年金机制保障医务人员的待遇。
然而正如香港大学外科学系主任卢宠茂指出,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深圳市只有一座医学院和一个护理学院。而深圳的目标是要增加2.2万病床,哪里去找人才?
长期以来,深圳依赖于引进高层次的医疗人才。取消编制后,这部分人才怎么办?
罗乐宣坦言,在离退休人员待遇政策还没有明确的情况下,大家对取消编制还会有一些顾虑。特别是我们引进人才的时候,但是取消编制仍然是未来医改的总体趋势。
他说,个别引进的特聘岗位,年薪可以高达100万甚至200万。然而考虑到全国还没有全面推行去编制化,引进一些核心人才有顾虑,我们给予编制备案管理。
在人才引进上,早在2014年深圳市政府实施和引进以培育名医(名科)、名医院、名诊所为重点的“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其中包括给予相关高级人才科研经费、配租房等优惠政策。
新京报记者李丹丹深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