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刘小华跟胡炯锋这样描述自己的敬业:“身为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能够几乎每天都看报纸、文件,一直工作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早点8点前还要保证去上班。”
一位当地媒体人记得,有一次给刘小华送审的新闻稿件,刘修改到了凌晨一两点。“对文中提到他的每一句话,他都非常在意。”
张翰也称,刘小华爱学习、很勤奋,非常在乎自己的形象。“有时候把仕途看得太重。”
湛江当地一名官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与刘小华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认识,当时刘在广东省委办公厅综合处工作,两人经常一起在省内或外出开会、旅游。
那时,刘小华喜欢和领导照合影,陪领导说说笑笑,和领导走得很近。“我和他都是农村出身,但是也许是他性格开朗随和的原因,他好像特别喜欢仕途这条路。”
胡炯锋到现在都清楚地记得一件事情。
1999年3月,38岁的刘小华任广东省委办公厅综合督查处处长,升为正处级官员。他非常兴奋地告诉胡炯锋:“我刚好赶上最后一班车。”
按照当时的情况,他如果错过这次提拔机会,可能还要再等一段时间。当然,刘小华的仕途规划,远不只是处级干部这么简单。
在刘小华去世的第二天,胡炯锋还难以接受老同学的去世。当晚,他随手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一段这样描述:
十八年前您骑的那辆陋旧的摩托/从我的小车旁慢慢地行走着/车上驮着您/您带着的灵魂闪燃您/从政的火把/三十八岁的您递给我/一张正处的名片及一支三个五/并说,刚赶上最后一班车/那时的我即觉得/您的灵魂己烙着更大的官印。
彼时,骑在摩托车上的刘小华正在仕途上踌躇满志;他的老同学胡炯锋早已弃政从商,有了自己的“小车”。
2002年,刘小华任河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成为厅级官员。
他的中山大学小师妹蔡舒在公开信中提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两人30多年没见面,重新取得联系后不久,刘小华问蔡舒是否想知道他现在的样子?
蔡舒说,那还不容易,上网搜一下就知道了。
过了几天,刘小华来电话,问蔡上网看了没有?
得到肯定答复后,刘小华问蔡舒,“那你觉得我现在的样子怎么样?”
蔡舒调侃道,“你现在印堂发亮,满面春风,一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模样。”
刘小华在电话那头哈哈大笑。
蔡从刘的大笑中,仿佛看到了刘仕途得意的神情。
多位受访者认为,刘小华到湛江后,之所以提出“五年崛起看湛江”,也是想多干点成绩,在仕途上更上一层楼,争取自己卸任市委书记时,做个副省级官员。
临卸任湛江市委书记时,当地官场传闻其将要出任广东省国土厅厅长。但最终他还是回到了仕途的起点——广东省委。
胡炯锋认为,最终造成刘小华自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妻子身体不好,患病多年,多少影响了他的心情;他本人由于常年劳累,身体有“三高”;事业心太强,把仕途看得过重;长期做党政一把手,处理一些事情时,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在现在反腐背景下,他也担心有些举报信影响自己。
“他的自杀是多个原因叠加造成的,超过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
如今,一切如同蔡舒所言:小华,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您这一走,到底是了了,还是未了,只有天上的您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