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受访者称,在刘小华的五年湛江任期内,对城市建设的贡献很大,湛江还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治安环境也大有改观,湛江的一些乡村原来私藏枪支现象很普遍,他做过大力整顿,效果明显。
但是,刘小华的一些工作思路也颇受争议。湛江资深媒体人郑科授称,刘小华刚到湛江时,经常带人去国内外考察,几乎每个月都会出去。十八大后因受到限制,他才减少了出国的次数。
湛江市政研室一位退休官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微信ID:china-newsweek),“外地人”刘小华对湛江的市情不太了解,有的思路不太务实。
邓小平曾经说过一句话,“北有青岛,南有湛江”,这句话也成了湛江对外宣传的口号。但是这个拥有700多万人口的沿海城市,经济体量上远不及大连、青岛等城市。
“人口大市、经济小市”是湛江的主要市情。
前几年,广东省委一位主要领导来广东后不久前往湛江考察,提前在地方上看了看,到了市里开会时,他对在场的人说,你们不要汇报了,不要吹嘘了,真实的湛江是个什么情况,我已经看在眼里了。
早在1984年,湛江就被确定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但当其他城市搞经济建设时,湛江当时提出来“两水一牧”(水产、水果和畜牧业)的发展思路,错过了大好发展机遇。
上世纪90年代末,当湛江由大农业转向大港口的发展思路时,却发生了“9898”湛江特大走私受贿案,涉案公职人员200余人,其中包括一位市委书记、三位副市长、两位区委书记;案值达110亿元,偷逃国家税收62亿元。该案扰乱了湛江刚要走上正轨的经济秩序,破坏了投资环境。
2011年2月11日,刘小华就任湛江市委书记一个月后,提到了湛江发展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港口优势、后发优势等“六大优势。”
胡炯锋马上写信给他泼了一瓢冷水:“前几届湛江市委、市政府早已提出湛江的六大优势,请您不要再提。倘若湛江真有那么多优势,早就成现代化大都市,早己腾飞,应早已超越青岛及大连,还要您刘小华到湛江任职吗?”
刘小华还提出“豪情满怀创大业、五年崛起看湛江”的理想愿景,把做大做优经济蛋糕作为湛江的头等大事。他计划用5年时间把湛江经济总量做大,到2016年全市GDP达到4000亿元,年均增速15%,进入广东经济发展的第二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