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健在时,担心他“捅娄子”(出事),禁止他考驾照。老人离世后,近50岁的梅葆玖去考了驾照,大卡本车,可驾驶卡车。
练车在大兴郊区,因为天气很热,他光着膀子练。一位老太太看见了,认得他,就问:“昨儿还看见你在电视里演穆桂英呢,今儿怎么就光着膀子开车了?”他回答:“昨儿是小媳妇,今儿是大老爷们了!”
直至75岁高龄,他出门还习惯驾驶着一部进口豪华沃尔沃。
他还尝试驾驶一个朋友的私人飞机半个小时,觉得“不过瘾”。也遗憾没能尝试驾驶波音747。
“我觉得一个人的生活要丰富一些。除业务外,各个门类都要懂,让生活充实起来。如果说除了京剧我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接触,这样活着太可惜了。”他说。
发烧友 两万元买电线
爱音响、音乐发烧友,喜欢迈克尔杰克逊、席琳迪翁,喜欢吃披萨、喜欢巧克力——梅葆玖自称为生活中的“小开”(贵公子)。
优渥的家境给了他享受艺术的条件。梅兰芳从国外访问归来,总会带回大量的西洋音乐,要子女们听。艺术的熏陶中,梅葆玖自幼接触了《茶花女》、《蝴蝶夫人》等经典名曲。
在小学同学王志刚的记忆中,梅葆玖能精确到走路时间——他小时候常找梅葆玖玩儿,每次梅葆玖都会精确地计算好从四楼扶梯到大门口的时间,待走到一楼,正好一张唱片播放完毕。
遇到喜欢的物件儿,梅葆玖必定是“出手阔绰”。在美国时,见到售价一根两万元的电线,他也毫不犹豫地买下来:“那是一个音箱线,白金抗噪音。”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我们从未想过玖爷会担起梅家这面大旗。”一位与梅葆玖相识多年的故友说,印象中的他很爱玩。
“文革”中,梅葆玖受到牵连,转到舞工队做幕后。“京剧团分为演员、伴奏者和舞工队。其中舞工队就是做各种杂活。”黄世骧回忆,演员梅葆玖分到舞工队后,每天早早来到剧团——准备演出道具、摆放演出舞台、拉开帷幕,乐呵呵地和大伙儿打招呼。
不过,看管剧团音响好几年,梅葆玖调出来的音声水平却日益精进了。
时代流转,港台的邓丽君、四大天王,欧美的迈克尔杰克逊、席琳迪翁等人的唱片成为他的挚爱。如今,在他家中还设置了一间专用音响房,设备豪华先进。
老邻居 送演出票爱养猫
遍布着四川小吃、兰州牛肉面、桂林米粉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干面胡同,一片低矮的四合院,包裹着梅家故居三层青色的小楼。
一出门看见邻居正在门口支个烤炉烤肉,梅葆玖热情地打招呼:“烤肉呢!”骑车走在路上,碰到有人认出他要求合影,梅葆玖就跳下车、整整衣衫,很随和。
随着年龄增长,梅葆玖不得不放弃驾车的乐趣。常有邻居看到,穿着一件老式灰色西服的梅葆玖,骑着一辆黄色女式自行车上街——有时取报纸,有时去洗衣店取衣服。
干面胡同28号与梅葆玖家一墙之隔。老邻居张女士还记得孩子读小学时,有项作业要求取得梅葆玖的签名。孩子敲门拜访,梅葆玖送给了孩子一张自己的签名唱片,并赠言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