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事儿”发现,近年来,各地屡现扶贫造假、截留扶贫资金等案件。
2015年10月8日,国家审计署发布“2015年8月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结果”显示:广西自治区马山县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不力。该县认定的扶贫对象中,有3119人不符合扶贫建档立卡标准,其中有343人属于财政供养人员,有2454人购买了2645辆汽车,43人在县城购买商品房或自建住房,439人为个体工商户或经营公司。
“政事儿”梳理发现,2015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扶贫办原党组书记、主任赵国明被“双开”并移送司法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通报:赵国明在重大问题上违背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故意作出与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扶贫龙头企业认定、扶贫贷款贴息等相关政策和规定相违背的决定;以虚报、冒领手段骗取国家财政拨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气象系统
中央巡视组痛批清水“衙门”水不清
“政事儿”注意到,为期近两月的专项巡视结束后,2016年2月3日,中央第九巡视组向中国气象局党组反馈了巡视中发现的问题,指出:中国气象局清水“衙门”水不清,气象科技服务、科研资金管理、设备采购等领域,特别是防雷服务中廉政风险较高。
此前,气象系统腐败现象已引起媒体关注。2015年5月1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整治“红顶中介”刻不容缓》,举例称:南通开发区一家企业在气象局窗口的气象审图中屡受刁难,原因是防雷装置有问题。“人在外面转一圈,连门都没进,就说没装防雷警报。”在南通,很少有民营企业能拿到防雷工程资质,只有找对施工单位,才能审核验收一路无阻。
三天后,中国纪检监察报再度刊文指出:近几年,全国范围内有多个地方的气象局一把手因贪腐落马,其中就有江苏省几个地方的5个正副局长。在外界眼中如同“清水衙门”的气象局,有其“自身特色”的捞钱门路,比如通过垄断新盖建筑防雷检测业务,从中谋取私利等。
“政事儿”发现,上述借防雷装置等手段敛财的江苏南通气象局,其局长宗周全、副局长缪勇谋已分别于2015年6月、5月,被判处9年和8年的有期徒刑。宗周全受贿金额近160万元,法院查明其在气象系统的招投标、工程量变更、认质认价、工程款拨付以及人事安排、晋升晋级等方面,为相关单位和个人谋取利益。缪勇谋则在担任南通气象局副局长期间,利用其分管基建、财务的职务便利,在承接工程、工程验收等方面,为他人谋利,受贿金额112.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