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除贫困的“土壤”
迫于生活的压力和现实的无奈,很多贫困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选择少小离家,外出打工。然而在内心深处,他们对校园还是有着很深的眷恋。在与此次涉事的4个“孩子”对话时,当记者问:“如果有机会让你们免费上学,你们愿意上学还是打工赚钱?”几个“孩子”异口同声地说:“上学!”
在这些孩子的眼中,读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他们告诉记者,在凉山老家,父母一年才赚一两千块钱。虽然国家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费和杂费,但是上学的食宿费用仍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在老家,很多家庭都有四五个孩子,家里那么穷,还都去读书,太奢侈了。因此,村里的孩子大多辍学在家干农活或者外出打工,不少孩子压根就没上过学。
事实上,为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利、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进而从根本上遏制童工现象,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都有着不同层面的探索。
2012年8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提出了指导意见,提出要科学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严格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程序。意见颁布后,河南、新疆、安徽、江西、河南、宁夏等地立即停止撤并学校。
地方层面,各地不断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通过加强农村校舍基础设施改造、教师轮岗等方式,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些地区还探索免费学前教育,或免费中职、高职教育,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从而有更多的机会改变命运。
广西百色市近年来就探索整合各方扶贫资金用于职业教育,将农村贫困家庭子女集中到试点学校就读,免除学费、补助生活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并优先安排就业。通过“一人读书,带富一家”的作用,探索出了一条职业教育扶贫新路。
贵州省在职业教育层面更进一步,于2013年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9+3”计划,即巩固提高9年义务教育和实行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并压缩行政经费5%,用于发展教育。
同时,为了遏制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不断上升的趋势,一方面,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接受完小学六年教育,应整班升入初中学校,整班移交实行免试就近入学。落实县长、教育局长、乡(镇)长、村长、校长、家长、师长等“七长”“控辍保学”责任制。
另一方面,推行3年免费中职教育。从2013年秋季学期起,全面免除中职教育学费,75%以上中职学校一、二年级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并从2014年起,在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三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推行初中毕业班整班交接就读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
通过狠抓“控辍保学”,贵州省2013年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降低到1.36%和2.89%,据统计,2013年,贵州省中职招生30.5万人,中职在校生规模创历史新高。这些措施都有效避免了农村的未成年人过早辍学,同时通过教育扶贫,使农村学生拥有一技之长,从根本上摆脱贫困,从而改变产生童工的“贫困土壤”。(记者 廖婷婷 赵瑞希 王橙澄 李华梁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