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这篇长文,中共为什么要“永远读下去”?

中新网 2021-05-27 22:32:28
A+ A-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电 题:这篇长文,中共为什么要“永远读下去”?

作者 黄钰钦 郭金超

“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1944年,毛泽东在写给郭沫若的信中说,“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

这一年,是李自成兵败山海关三百年后,又一个甲申之年。郭沫若写下近两万字的长篇史论《甲申三百年祭》,毛泽东借这篇长文警示全党引为鉴戒。

随着中共走向全面执政,1949年春,在从西柏坡前往北平的“进京赶考”路上,毛泽东再次提起《甲申三百年祭》一文,“这仅仅是读了个开头,这篇文章是要永远读下去的”。

“进京”意味着执政,“赶考”象征着考验,这篇要永远读下去的文章,也寓意着中共“赶考”永远在路上,需要始终保持“赶考”意识,直面执政考验。

毛泽东曾以“两个务必”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面对党内“关键少数”更是连提4个“不容易”——“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他以此告诫全党当知惕励。

保持“赶考”意识、面对执政考验,需要时刻有“如履薄冰的谨慎”与“居安思危的忧患”。

正如习近平所说,“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

在走访民主党派时习近平主动提及“历史周期率”,以当年的“窑洞对”警示不能重蹈“人亡政息”的老路。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