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合唱,把歌唱在一起,将心聚到一起

人民日报 2021-10-21 12:11:36
A+ A-

更多合唱者成为创作者和传播者

合唱关键在“合”,“合”意味着和谐与平衡。参与合唱的人不单是听自己,还要听前后左右各个声部,可以培养参与者的修养。合唱,最后唱的是文化。

当下,合唱已成为一种时尚的文化形式。5年前,由程序员、会计、人类学博士、美食博主等不同职业的业余歌者组成的“彩虹合唱团”走红网络。“彩虹合唱团”的歌曲注重描绘个人感受、捕捉生活美好瞬间,恢弘的旋律与幽默的歌词形成反差,加上网络传播,成为最受青年人喜爱的合唱团体之一,更多年轻人关注并加入到合唱中。“合唱非常有趣并令人着迷。”“当有了‘融入这首歌曲’的明确目标时,人会自动调整呼吸、音量、节奏、情绪,注意力高度集中,进而产生‘心流’效应,感到兴奋和充实。”“每个参与合唱的人会有‘这首歌的出色演绎有我的一份功劳’的成就感,并持续很久。”网络平台上,人们热烈讨论着“为什么合唱更具感染力”这个问题。

互联网不仅打破了合唱的时间、空间限制,而且为合唱提供了更大创意空间。更多合唱参与者成为创作者、传播者。厦门六中合唱团通过“阿卡贝拉”的无伴奏、多声部合唱形式改编了《青花瓷》《稻香》等流行歌曲,用手拍打身体不同部位发出声音,替代模仿打击乐器的人声,极富创造性。这样的合唱方式门槛低、难度小,能够有效对少年儿童进行节奏训练、建立音乐概念,操作性强,在各大中小学得到推广。

同时,互联网媒介融合图像、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延展和重塑着合唱艺术的舞台。两年前,一首流行歌曲《少年》从短视频平台火到线下。一年后,队员平均年龄74岁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以合唱的形式让该曲目获得更大关注。今年,主流媒体推出的建党百年主题MV《少年》重新谱词,深情讲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瞩目成就,感人的歌词和富有冲击感的画面,令观者心潮澎湃,并推动该曲成为今年群众合唱的经典曲目。不同身份、不同地区的合唱者,相聚于网络,同唱一首歌,依然会产生很大共鸣。

中国的合唱艺术在题材内容、语言形式和社会功用方面,呈现出独特的中国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助力美好生活建设。

《人民日报》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