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非遗”架起中外文化交流桥梁

人民网 2021-09-17 17:11:29
A+ A-

高筵和张浩然都是年轻匠人,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他们也在尝试新的艺术形式,比如将高铁、梦娃、丝绸之路等现代化元素融入年画艺术。通过将传统技艺与创新内容结合,他们正努力让杨柳青木版年画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精雕细琢,多元互融的传播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葫芦制作技艺”传承人赵伟。受访者供图

出生在天津的赵伟自幼喜欢葫芦,他所掌握的天津葫芦制作技艺入选为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赵伟手中的范制葫芦由一个四面体及八面体构成,依靠模具使葫芦依照人的意愿生长成形。范制葫芦制作难度大,成功率低,但由于雕刻精致,繁复的图案及形状极富艺术性。

赵伟说,“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葫芦’文化,这些葫芦上的图案纹路体现着一个国家特有的文化记忆。例如埃塞俄比亚的葫芦制品,图案大多是大象,临海国家南非则将大海作为葫芦上的装饰图案。”

“这些年,我们到过法国、意大利、葡萄牙等20多个国家,传播我们的葫芦文化。”赵伟说,“在交流葫芦文化过程中可以互相融合,创造出更多精美的艺术作品。”在谈到下一步计划时,赵伟表示,希望能够举办一个世界级的葫芦大会,让国外的葫芦艺术家来到中国,共同探讨葫芦文化。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非遗文化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传播力。而一代代非遗传承人正是通过创新融合与突破探索,在中国与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独树一帜的文化桥梁,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历史悠久、充满活力、文明和谐、开放自信的中国。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