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台湾通史(六卷本)是这样“炼”成的

海外网 2021-08-07 08:11:04
A+ A-

两岸携手合作

“这部著作的编写过程恰是‘两岸一家亲’的真实写照,体现了两岸学者的历史担当。”提起这部书时,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杨毅周用“共享史料、共写史书”来形容。的确,在这部书的编写过程中,两岸元素体现得淋漓精致。

一方面,参与本书编纂的有多位台湾学者。例如徐泓教授曾任台湾大学历史系主任,此次编书他主要负责台湾少数民族部分的内容;宋光宇是台湾“中研院”研究员,刘益昌是台湾成功大学考古研究所所长,他们二位负责编写上古至明代卷,介绍台湾史前文化的起源、发展与海峡两岸在当时的联系;现代卷作者之一的施沛琳是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教授。

另一方面,为了做到史料翔实、观点准确,编写团队经常往来于两岸之间,为编书做相应准备。吴彬镪介绍,该校的施沛琳教授主要利用寒暑假时间返回台湾,拜访宋光宇教授,交流写作心得;清代下卷的作者林国平教授、马海燕副教授于2014年至2015年间5次到台湾搜集资料,做田野调查,共搜集近300种专著、文书,多次考察宫庙和民间习俗活动,为写作清代台湾的乡族社会、女性生活、宗教与民间信仰、方言与民俗内容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最早去台湾的时候是1992年,此后的近30年时间里也经常赴台参与学术研讨,并曾在台湾暨南大学、东吴大学任教近两年。当时我就利用空闲时间收集资料,拜访学者,为本次编书提供了便利。”陈支平表示。

《人民日报海外版》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