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遏制任性“野游”须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

人民日报 2021-07-26 12:11:20
A+ A-

3名旅游者攀岩时在山体打入26根岩钉,被判刑且赔偿600万元,案例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北京出台长城保护管理办法,禁止组织与游览野长城等危及长城安全的活动;涉嫌违规穿越卧龙自然保护区大雪塘,四川相关部门依法处理涉事旅游者……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对“野游”加以约束。

对此,山西新绛县读者吴金叶表示,应多管齐下追究破坏者的法律责任,提高违法成本,对破坏者及潜在施害者起到必要警示作用,“要发挥好法律追责体系的作用,根据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区分其违法的层次,从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有游客近年来多次擅闯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无人区失踪失联甚至死亡事件频发。青海格尔木市公安局发文,严厉打击擅自私自从当地前往保护区旅游、探险等活动,凡出租车私家车前往的须先到公安机关备案。

修订以后的《安徽省旅游条例》明确规定:违反相关规定而发生旅游安全事故产生的救援费用,活动组织者及被救助人相应承担。每年救援量400起左右,黄山景区直接负担费用少则数十万元、多则数百万元。黄山市制定指导意见,计划扩大山岳型景区有偿救援施行范围。

随着2018年申遗成功,贵州梵净山的旅游人数快速增长。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非法穿越人数快速增加,旅游者携带的便携式煤气罐、塑料饮料瓶、包装袋等垃圾随手丢弃,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石磊表示:“我们在重要路口有24个视频监控卡口,设置喊话功能,24小时专人值班管控。发现可疑人员,立即安排基层站工作人员就近处理。”

“很多人认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旅游设施齐备,所以就不会有危险。其实,大雨、大雪等极端天气说来就来,没有安全知识和应急救援知识的旅游者很容易陷入危险之中。”重庆巫溪县文旅委工作人员刘芳表示,对雨雪天气上山的自驾游客,当地积极劝退。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