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为国家航天事业贡献“香港力量”

海外网 2021-07-17 08:11:01
A+ A-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容启亮在展示由其团队研发的“火星相机”。“火星相机”搭载于“天问一号”着陆器外层平台,体重仅390克,但外壳坚固、稳定性高。

香港理工大学吴波教授在展示遥感数据图。其团队从不同渠道搜集大量火星地貌遥感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协助“天问一号”选取火星着陆点。

香港市民在香港会展中心一睹月壤真容。新华社记者李钢摄

日前,“时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国科学家主题展及部分月壤在香港会展中心展出。展览人流如潮,一票难求。能够一睹月壤真容,让来参展的香港市民十分激动;香港科学家参与国家航天事业发展的事迹,更让大家深感自豪。

“香港科技界有能力在国家太空探索及科研发展上担当重要角色。”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说,为国家航天项目作出有意义的贡献,既提升香港民众对国家发展成就的自豪感,更是爱国主义的体现。

梦想启蒙,自制相机激发创意

5月15日7时18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

这其中有香港科学家的贡献。对香港理工大学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精密工程)讲座教授容启亮和他的团队来说,“天问一号”的成功着陆意义尤其特殊:搭载于火星探测系统上的仪器“落火状态监视相机”(又称“火星相机”)正是由他的团队牵头研发,用以监视火星车着陆后的初始化状态及周边环境。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