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一心搞科研事业的“理工直男”,袁隆平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水稻研究上。对他来说,心中已被水稻填满,似乎已经容不下其他。
一晃,袁隆平成了“大龄青年”,在三十多岁那年,才终于遇到了邓哲。邓哲很喜爱和敬佩这位老师,“袁先生人好,课讲得也好。”
恋爱不久后,就有热心的同事撺掇他们,1964年,他们便趁热打铁把喜事办了。袁隆平有些腼腆,悄悄问邓哲:“给你买件新衣服好不好?”邓哲羞涩地摇头:“不要,不要。”老实的袁隆平居然真就没买。就这样,相识一个月后,34岁的袁隆平和26岁的邓哲,仅用50元钱的喜糖,办了一场俭朴的婚礼。袁隆平称自己是“货真价实的晚婚。”
婚后几十年,邓则一直崇拜尊重丈夫,始终叫他“袁先生”。邓则也是一个有事业心的女性,是袁隆平的工作搭档,那时夫妻俩除了上课,走遍了安江农校实习农场及附近生产队的稻田,终于在14000多个稻穗中,逐穗检查出6株不育株。经过两年多的播种试验,共有4株成功繁育了1至两代,可大幅提高水稻产量。这样一来,袁隆平就彻底推翻了“无性杂交”学说。1966年,袁隆平在妻子的协助下,撰写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国科学院的《科学通报》上,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