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记者眼中的就地过年 别样的春节 一样的温馨(人民眼·就地过年)

人民日报 2021-02-19 11:33:25
A+ A-

这样的跑上跑下,对王桂香和她的同事们来说寻常不过。王桂香的一位同事把大家的工作点滴记录了下来:一个月来,共为居民送菜362次,送药383次。

忙碌的又何止王桂香和她的同事们。在铁北社区采访中,我遇到了前来协调工作的同城社区负责人包巩。31岁的包巩是范家屯镇本地人,一家人近在咫尺,却分三个地儿过年:她坚守在工作岗位,丈夫在自家小区居家隔离,两个孩子只得住到奶奶家。“每天路过孩子奶奶家的楼房,只能抬头看看孩子们。”

“还能回家过年不?”春节前,接到80岁老母亲的电话,王桂香一阵鼻酸。

虽然顾不了小家,王桂香却和居民们过成了一个“大”家。“给社区90岁的独居老人送药,老人家见咱像见了自己闺女。”忙碌之中,总有居民给王桂香带来感动。除夕开始,陆续有居民端来热气腾腾的饺子、家常菜,还有居民往社区办公室门口放水果篮,并留下写有“你们辛苦了”的卡片。

“我们过的是大家的年!”同事发在微信朋友圈里的一句话,让王桂香很有共鸣。

听王桂香、包巩讲述她们的牛年春节,让我对过年有了别样的体验:万家团圆的背后,是无数人坚守岗位的温暖守护。

“您从中风险地区返回,我们为您安排好了隔离观察、核酸检测。”结束采访返回长春市区,刚到小区门口,社区工作人员便给我打来电话。

“您这是第二次隔离观察了吧。上次就是我接的您,都记住您名字啦。”听了这番话,我心里涌起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也心怀歉意,至今不知道人家的姓名。

穿行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

“这么多包裹要收递,不回家了”

本报记者张志锋发自河北石家庄

寄年货,寄特产,传递家的味道、年的滋味……今年春节,我留在工作地河北石家庄过年,虽然没陪在家人身边,但快递、物流服务的正常运转,连接起彼此的牵挂与温情。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