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十大建筑”见证奇迹

经济日报 2021-03-16 11:12:50
A+ A-

建筑是历史的年鉴。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筑”,在中国人民心中拥有极高地位。在长期遭受西方国家严密封锁和遏制的背景下,“十大建筑”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建成竣工,成为中外建筑史上的奇迹。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十大建筑”见证奇迹

原北京市规划管理局设计院总建筑师张镈为周恩来总理讲解人民大会堂方案。

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期待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建筑事业开启了一个新时代。1956年,我国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工农业生产形势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建设首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如何让城市为群众服务等一系列问题摆在城市管理者的面前。

1958年8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北京兴建一批公共建筑为国庆献礼。经过反复筛选研究,最终确定修建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全国农业展览馆、钓鱼台国宾馆、华侨大厦、北京火车站、工人体育场,并要求在1959年国庆节时投入使用。

在这个名单里,既有大会堂、国宾馆、民族饭店等服务于国家政治生活、国际交往的需要,又有农展馆、火车站、体育场等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考量的安排。这“十大建筑”承载着当时全国人民的共同期待,也寄托着共和国昂首走向世界的雄心壮志。

那时候的新中国刚刚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还没有建造过10层以上的楼房,机械制造技术和能力也非常有限,要完全不依靠任何外国专家的设计和施工力量,在不到400天的时间里建造10座大型建筑,其艰巨程度难以想象。与同时期世界其他著名建筑相比,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于1947年动工,1952年落成,耗时6年;日内瓦万国宫于1931年开工,1937年竣工,耗时7年;比“十大建筑”晚一年开工的悉尼歌剧院,也花了十几年时间才完成建设。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