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古胜村逆袭记

光明日报 2020-07-24 11:08:12
A+ A-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素朴镇有个古胜村,这里曾经找不到一棵大树、一块水田,荒山秃岭、岩石裸露,人均年收入不足1500元,打光棍的人特别多,是出了名的“和尚坡”。从2006年起,通过修复石山、退耕还林,因地制宜种果树,发展生态型高效循环种养农业,这里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十几年时间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9.68%,人均年收入超过了11000元。古胜村实现“逆袭”,成为我国西南喀斯特岩溶山区生态发展示范村。

山穷水浊疑无路

“当初确定古胜村就是冲着它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又极具代表性。”中科院地理所教授、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农业水利组组长王旭说,为了探索研究我国西南喀斯特岩溶山区农村的自我发展道路,最终选择了古胜村作为示范点,并被纳入了国家星火计划。

当时古胜村是国家一类贫困村,石漠化率将近90%,因为坡耕地太少、太破碎,以致无法丈量计算人均耕地面积,只能靠一年收了几筐苞谷来推算。全村的657名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就有568人。不仅山穷,而且水浊,土地本已瘠薄,每年每平方公里还要向山下的六广河输送3500多吨泥沙。

“种一年庄稼收不了半年粮,全村三分之二的人吃水要到一公里以外去挑。那日子真遭罪啊!”古胜村村支书冯长书说,“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粮食不够吃,就跑到河对面的修文县去借,借100斤还120斤。真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冯长书说那时候他感觉看不到希望,很多村民都想着逃离这地方。

再任由传统生产方式继续,不出几年,瘠薄的土层会流失殆尽,全村再无可耕之地,古胜也将人去村空,彻底消失。面对生态危机,专家开出了药方:“因地制宜高海拔自然恢复,中海拔退耕还林,低海拔种经果林。”一条生态治理、发展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出现在眼前。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