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延庆“火勺王”:27年的坚守与改变

北京头条 2020-07-08 11:10:20
A+ A-

“称王”后的李冬梅,事业迈上了新台阶。夫妇二人准备借势扩大经营,在拱辰街寻找新的门脸房。而为感谢李冬梅将“火勺王”留在永宁镇,当地政府出资5万元,为她的新店装修。另外5家在比赛中挺进前十的永宁火勺铺面,也得到了镇政府的资金支持。同年11月,李冬梅的“火勺王”开张营业,60平方米虽不大,却比从前扩大了10倍,还雇佣了3名小工。

做烧饼起家“打火勺”渐成主业

58岁的李冬梅,是土生土长的永宁人。在她的儿时记忆中,古城里有一两家铺面打火勺。火勺刚一出炉,师傅就用火勺槌的两头拍打条案,发出清脆的丁零当啷声,二三百米外都能听到,食客便闻声而来。但当时卖2分或5分钱一个的火勺,很多人却吃不起。

到了1993年,李冬梅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负责家务,丈夫在外打工。为了生计,夫妇二人在永宁开了一间6平方米大的烧饼铺。考虑到火勺是当地传统小吃,他们向老人讨教工艺并不断实践摸索,烧饼铺同时也卖起了火勺。由于李冬梅的火勺“物美价廉、含油量少”,打火勺逐渐成为了夫妇二人的主业,并且一做就是27年。

IMG_0905.JPG

李冬梅和丈夫使用27年的火勺槌,两头已被磨细

“用现在的话说,我们也算是家网红店!”李冬梅说,单就火勺来说,一块钱一个,工作日能卖1000个左右,节假日能卖1500个。打包一二十个是常事,有人要买百八十个,还须提前电话预订。

火勺为何如此受欢迎?李冬梅分析,现在很多人忌油大,火勺除了面瓤子蘸少许花椒油料汁,和面、烙、烤等其他环节均不沾油,这恰恰能够满足现代人的健康需求。而为满足不同顾客,他们还推出了夹肉火勺。

近些年,随着延庆旅游发展,李冬梅的顾客也在发生改变。从最初服务永宁当地百姓,发展至延庆区、全北京、包括台湾在内的外省市、甚至欧美人都慕名而来。李冬梅清楚记得,前年来过一位德国顾客,饭后竖起大拇指说,这是他在中国吃过的最棒的美食!

IMG_0685.JPG

烘烤出炉的火勺

能得到顾客认可,靠的是夫妇二人多年来的勤劳和智慧。李冬梅坦言,干餐饮是个苦行,除了春节放假7天,几乎全年无休,而且每天起早贪黑,三伏天抱着个大火炉,很多人不愿吃这个苦。正所谓苦尽甘来,夫妇二人奋斗的同时,幸福也悄然而至,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如今,夫妻俩购置了小轿车,从前的小平房已经翻修成了小别墅,他们还在永宁买了楼房,而且子女都已成家。

李冬梅说,她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和丈夫有个硬朗的身体。

延庆火勺为何不叫“火烧”?

“延庆火勺”宣传材料记载,明代以前,延庆地区战事频繁。明永乐年间,大批山西移民将肉夹馍带进延庆地区,火勺很可能是由此演变而来。延庆火勺为何不叫火烧?是因为它的样子像“勺头”。延庆火勺不叫“做”而叫“打”,因为火勺需要“打铛子、打面、打条案”,而且要打得响脆。清代和民国时期,延庆和永宁两大集镇都有多家老字号制售火勺。

未标题-1.jpg

《北京青年报》2020年7月8日相关报道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