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文化扶贫在行动:四川篇】留得住乡愁 还能致富一方

四川日报 2020-11-09 10:57:13
A+ A-

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如何唤醒各地的文化资源,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全省多地积极探索、广泛实践,通过非遗保护传承、文旅综合开发等形式,既留住乡愁,又致富一方。

11月5日至7日,“决战决胜谱新篇·文化扶贫在行动”网络主题传播活动走进四川绵阳市北川县、安州区,阿坝州茂县、汶川县等地,探访当地文化扶贫工作成效。

□成博四川在线记者肖姗姗

在非遗保护传承中

开辟脱贫致富路

北川县曲山镇唐家山村的吴红,是绵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羌茶手工制作传承人。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吴红的丈夫和儿子不幸遇难。从痛失至亲的悲痛中走出来后,吴红决定学习手工制茶,“地震发生时,是一棵被连根拔起的茶树救了我,学习手工制茶对我来说是一种‘感恩’。”吴红说,她想通过制茶带动乡亲致富。

在该村,茶叶发展有两大优势:源远流长的羌茶手工制作工艺;山上存活的百年老茶树。“采茶回来后利用纯手工工艺加工,12道传统工序形成原生态味道。”吴红说,严格的质量把关和附着的羌文化特点,使其制作的手工茶很快打开了销路。

2010年10月,怀着感恩之心的吴红,发起成立了振兴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当地村民参与手工茶的制作与销售。通过入股,村民每年还能获得1000元分红。截至2019年底,合作社已吸纳社员104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恢复老茶园1500余亩。2018年底,合作社所有贫困户脱贫,直接增收金额15万元以上。

在我省,通过非遗保护传承开辟脱贫致富路,带动贫困户增收的还有不少人。绵阳市安州区桑枣镇市级非遗花庙土陶传承人邓忠华通过土陶制作,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70个,其中有20多人来自贫困户家庭。在阿坝州茂县,国家级非遗项目羌绣传承人李兴秀成立了茂县兴绣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当地妇女就业,许多学员一天就能挣五六百元。“绵阳和阿坝的非遗保护传承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了非遗对当代社会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一个保护的问题,还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郭桂玲表示。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