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贵州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村村有项目 脱贫有出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督战未摘帽贫困县)

人民日报 2020-09-21 10:53:24
A+ A-

种植茶叶、培育食用菌、发展蔬菜产业……近年来,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榕江县等地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广泛动员贫困群众参与其中,蹚出了一条以产业带动群众增收的致富路。

东西协作,先富帮后富

在沿河县中寨镇志强村的山坡上,茶苗苍翠欲滴、长势喜人。2000多亩的茶园里,村民们正在锄草、打药。“这是我们的摇钱树,我们要让一片片叶子造福一方百姓。”中寨镇党委书记谭鹏飞说。

茶园背后,是东西协作、先富带后富的生动写照。茶树来自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2018年,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村里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后,中寨镇成为茶苗新的落脚点之一。

中寨镇海拔1200多米、土地资源丰富,适合茶树生长。如何让这份跨越千山万水的情谊惠及群众?谭鹏飞介绍,志强村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将茶苗折资量化,入股专业合作社;同时,农户以土地入股;此外县里还拨付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集体经济发展。

有了白茶苗,村民多了增收渠道。志强村71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廖廷洋说:“一天能挣80元,一个月近2000元。”像廖廷洋这样从茶园受益的群众还有很多。“每年到茶叶基地务工的有上万人次,其中贫困户占多数,我们光发劳务费就超过了100万元。”沿河云雾生态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勇说。

今年3月,中寨镇的茶树首次开采,摊青、杀青、烘焙、提香……新出炉的茶叶芳香宜人,在香味、汤色等方面丝毫不输安吉本地茶叶。现在,合作社与浙江茶叶集团签订了10年的销售合同,茶农更有奔头了。

成立专班,促产业发展

沿河县官舟镇马脑村,食用菌种植基地一片繁忙,村民们将2万多根菌棒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地里。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