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草鞋村”的致富经

新华社 2020-08-25 10:02:15
A+ A-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村里家家户户都做着编草鞋的营生。镇上有一整条街卖的都是我们村的草鞋,我们村也被称为‘草鞋村’。”万塘村村支书黄朝刚说。

“那时村里人白天干农活,傍晚趁太阳还没下山,一家人就坐在院子里编草鞋。”黄朝刚介绍,当地村民就地取材,利用收割后的稻谷秆制成草鞋,遇水即湿,被称为“水草鞋”,不耐穿还很廉价。

“草鞋村”的致富经

贵州省思南县许家坝镇万塘村村民黄景国在编织草鞋(8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夕阳西下,两栋木房子被染上金黄色。“那时候一双草鞋能卖两毛钱,胶鞋很少见,买草鞋的人多,我一天能编四五双。现在老了,手脚慢了,一天只能编两双。”哥哥黄景武感慨道。

如今,村民对编草鞋的原料和技艺进行了改良。编织出来的麻草鞋,样式精美,经久耐用,已经成为万塘村的特色手工艺品,远销海内外。

“草鞋村”的致富经

农民在贵州省思南县许家坝镇万塘村收获冬瓜(8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市场有需求,草鞋的利润也上来了。黄景国笑着说:“以前,草鞋不值钱,我的收入很少。现在,一双草鞋的净利润超过30元,每月能增收至少1200元。国家每个月还会给我几百元补助,生活宽裕不少。”

“草鞋村”的致富经

贵州省思南县许家坝镇万塘村村民黄景国在编织草鞋(8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