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走,带你去看山村的“脱贫标语”——贵州脱贫攻坚一线采访见闻

新华社 2020-06-11 16:51:34
A+ A-

与“等靠要”的脱贫依赖症做斗争,是贵州各地近年脱贫攻坚的重点。2019年6月,贵州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到纳雍县两个山乡蹲点调研后,指出群众吃低保现象多,有的让老人分户吃低保、由政府承担养老责任,有的青壮年劳动力不愿外出打工,理直气壮地讲“要穷穷到底,政府来兜底”。纳雍县深刻反思,举一反三,全面整改。

“今天的辍学生也许就是明天的贫困户。”六盘水市水城县果布戛乡的山路上,这句直言不讳的话,用红漆醒目地刷涂在路旁的坡壁。“有田不耕仓库虚,有书不读子孙愚。”这句标语写在望谟县郊纳镇集镇附近的路旁。

走,带你去看山村的“脱贫标语”——贵州脱贫攻坚一线采访见闻

这是在六盘水市水城县果布戛乡的山路上拍摄的体现教育扶贫保障的标语(2019年11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段羡菊摄

教育扶贫标语,是记者在贵州见到的较多一类。在贵州的贫困山区,义务教育阶段辍学不容忽视。有的孩子厌学,有的父母想把孩子带出务工;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有早婚早育情况。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后,辍学现象有明显好转,但问题仍没完全消除。2019年,贵州省开展失学辍学大排查,制定《控辍保学劝返复学工作指南二十条》。为了“一个都不能少”,基层千方百计,运用教育、行政乃至司法手段。纳雍县羊场乡派人派车,从四川跨省接回一名辍学孩子,送到学校。如今,辍学现象在贵州贫困山区得到有效控制。

在望谟县麻山镇,农民杨光友家的外墙上刷着两条标语,“世界再大也不怕,学好文化走天下”,“家庭的希望在孩子,孩子的希望在教育”。46岁的他因残致贫,以编竹制品为业。屋里墙壁的“精准扶贫结对公示牌”上方,贴着两张孩子的奖状。“我不认识字,我的两个娃愿意读书,不愿意打工,我再苦也要支持他俩。”乐观勤劳的杨光友说,教育扶贫政策减轻了他抚养两个孩子上学的负担,他自己赚钱解决孩子的生活费。

走,带你去看山村的“脱贫标语”——贵州脱贫攻坚一线采访见闻

这是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麻山镇的乡村拍摄的教育动员标语(2019年9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段羡菊摄

“易地搬迁进城市,福泽儿孙几代人。”这句标语印在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塘坝镇的农房墙上。贵州已完成了188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人数为全国之最。年纪较大的老人由于故土难离、缺乏文化,不少人不愿意进城。基层干部从有利于年轻人找工作、有利于孩子上学的角度,做思想动员工作。“易地搬迁实惠多,从此过上好生活”,“搬迁搬出新天地,移民移出好日子”……这样的标语,在剑河县、赫章县等县城新建的移民搬迁社区,随处可见。

“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类似标语也在山乡常可见到。结合农村产业扶贫,贵州重点发展12项农业产业。2019年,全省共调减玉米等低效作物500多万亩,用于种植蔬菜、水果、中药材、茶叶、食用菌等高效经济作物。

走,带你去看山村的“脱贫标语”——贵州脱贫攻坚一线采访见闻

在毕节市赫章县县城新建的易地扶贫搬迁小区,移民在休闲娱乐(2019年8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段羡菊摄

还有不少标语像战鼓,如战书。比如“立下军令状,啃下硬骨头”;“与时间赛跑,与贫困较量;一刻不停,一天不误;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今年3月底,贵州省启动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要求4、5、6三个月冲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6月底实现所有剩余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未出列贫困村达到退出标准、未摘帽县达到脱贫摘帽条件。

贵州曾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现在是全国减贫人口最多的省份。走近这些标语,也就走近了一场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