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让群众住上好房子

2019-03-26 16:59:13   
A+ A-

原标题:【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让群众住上好房子

本报讯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大同市云州区紧抓政策机遇,有序推进以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农村危房改造为主的安居富民工程,大力实施乡村环境提质工程,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和谐、文明新农村,取得了明显成效。

实施安居富民工程实现“忧居”到“乐居”

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云州区紧紧围绕“让群众住上好房子”的目标,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并把易地移民搬迁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科学谋划,选择交通便捷、生产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条件相对较好的安置点,引导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搬迁对象就近集中安置,努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该区制定了科学的实施方案和详细的“时间表”、“路线图”,层层落实责任,向群众宣传政策,公开搬迁对象、补助标准、工作流程,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同时,为了确保将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成群众满意的安全房、放心房,严格执行住房面积标准和建房补助资金管理,规范工程管理,狠抓工程质量,聘请第三方监理机构对住房建设质量全面跟踪评估。

与此同时,该区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规范操作、群众自愿”的原则,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精准识别和认定危房户和严格规范流程、监管程序,推动危改政策全面有效落实。近年来,全区共实施了8321户18487人的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工程,改造农村危房1428户3936人,整体搬迁22个村,新建中心村8个,实现了所有贫困人口住房安全。

该区不仅着眼于解决农民群众安居问题,而且把富民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黄花、中药材、经济林、蔬菜种植、牛羊养殖等稳定的特色后续产业,加快脱贫致富;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将搬迁后形成的“空壳村”和闲置的土地重新开发利用,搞绿化,搞旅游,吸纳村民就业,让“死地”变成“活钱”,让贫困户搬得下、稳得住,走上脱贫致富的“星光大道”。

实施乡村环境提质工程让农民家园美起来

在有序推进以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同时,云州区整合资金,对不实施易地移民搬迁、非城中村的149个村,实施乡村环境提质工程,明确时间表、任务书,将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村、落实到人。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乡镇积极行动,开展了以“四清四化”(“四清”:清垃圾、清杂物、清路障、清违章建筑和危房;“四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为主的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拆除残垣断壁,整修街道,铺设下水管道,修建和改造乡村道路,实施村庄绿化、美化工程,新建9459座无害化村级公厕和10个垃圾转运站,配置垃圾分类箱(桶)5.4万个,为全区所有村庄配置了清扫保洁工具、清运车辆等清扫保洁设施,并按照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渐进改善、有机更新的方式,分类梯次推进治理,打造美丽宜居示范村16个,努力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目标迈进。带动全区整体推进。同时,投资8000万元对20个饮水量不足、保证率不高的村实施了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投资2447万元实施了4个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新建、改造线路55.06公里;推动农村网络建设,实现所有村通互联网;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乡镇服务站覆盖率达到100%,村级网点覆盖率达到60%以上。通过实施此项工程,多年来遗留的卫生死角基本上得到了有效整治,乡村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开展最美村庄(社区)、干净文明户评选和扶贫“爱心超市”活动,引导村民养成爱干净、讲卫生的文明生活习惯;组织动员农村妇女和青年积极投身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帮助孤寡老人、五保户、残疾人、烈军属打扫卫生。同时,加强乡镇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夯实农村文化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下乡活动,挖掘宣传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好干部和自力更生、脱贫致富榜样,开展好家风、好媳妇、孝老爱亲等先进典型评选培树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群众崇德向善、从善如流,培育农村好风尚,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和移风易俗,提升农民群众的文化品位,让他们精神上有支柱、生活上有盼头、好日子有奔头。(马占富魏军)

责任编辑:孙启浩 CN037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