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既想赚中国的钱,又老和中国"过不去",韩流图什么?

观察者网 2021-02-25 13:57:20
A+ A-

从去年的“汉服归属之争”到春节前韩媒炒作SM娱乐创始人李秀满“中国必须重新给韩流开门”的表态,再到眼下的韩国民间团体——网络外交使节团(VANK)在请愿网站“change.org”上发起了一项名为“阻止中国网民针对韩国文化的网络暴力行为”的请愿活动,部分韩国人“逢中必微妙”的文化心态,在舆论场上连续引发了不少争议。

今年是中韩文化交流年,眼下,央视和KBS已经签署了合作协议。在此框架下,韩流在中国会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

李秀满提到,依托人工智能、生物、纳米技术等核心产业,韩流将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将迎来新阶段。这样的判断客观吗?

为什么韩国演艺圈既想赚中国的钱,又频现不尊重中国的表现?

围绕上述中韩交流中呈现的问题,观察者网专访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学者孙佳山。下文据采访内容整理而来:

荒谬的文化优越感从何而来?

虽然不是官方话语,但一批韩国演艺圈人士看待中国的基本逻辑,还是一个比较清楚的文化倾销的逻辑,就是觉得你们中国的大门就应该向我们敞开。这也是比较典型的能代表一部分韩国人的老牌高等黄种人心态,有一种荒诞的文化优越感。

李秀满接受采访时,对韩流在中国的前景做出预测。

李秀满接受采访时,对韩流在中国的前景做出预测。

我们都知道,韩流在我国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而这种阶段性主要就是由政治原因造成的。

例如当年在中韩关系紧张的时候,Rain在北京的演唱会,几十块钱一张票都没人去看,最惨的时候就惨到这种地步……而在2014年前后的时候,中韩FTA协定既让中韩关系升温,也为韩流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回顾韩流成为“寒流”的那段时间,不是说中国不向他们打开大门,而是说韩国并没有直面中韩两国广泛的共同利益,以及中韩两国人民之间友好交往的民意基础。具体点说,在我国的那些韩流粉丝,在民族国家大义面前,哪个好意思出来折腾?这可不是谁管出来的结果,而是绝大多数年轻人都自觉自愿地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就在去年,韩国综艺《Running Man》使用了将五星红旗与台湾旗帜并列的游戏地图;女歌手李孝利在综艺节目中自称要进军国际市场,因此得给自己取一个国际化的艺名。她称:“取名‘毛’,如何啊?”……

李孝利在综艺节目上称想以“毛”为艺名,带来争议,后续引发了中韩网友的骂战。

李孝利在综艺节目上称想以“毛”为艺名,带来争议,后续引发了中韩网友的骂战。

在涉及中国主权、内政等重大问题上,一些韩国艺人非常不光彩地搅和在其中。这里非常有必要提醒韩国娱乐界,无论是韩国的文化娱乐公司也好,或者明星也罢,不要踩红线。否则,韩流在中国还将面临更为不利的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如果韩流懂得尊重中国人民的情感,自然会在中国收获较好的市场回报和文化影响力,但要是总侵犯中国人民的情感,那结果显而易见。

当然,我们也充分理解,在当下的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下,韩国尚没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摇摆,这也是一个典型的钟摆结构。

即使在入华的高潮阶段,韩流的大头利润也来自日本

韩流能够在世界舞台上茁壮成长,关键在于在充分学习日本文化产业的基础之上,发展出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李秀满这一点说得还是挺客观的。

在我们的常识印象里,过去韩流对华进行文化倾销,在我国赚走了不少钱,但实际上,哪怕是在2013至2015年那段韩流在我国发展的高潮阶段,韩流最大的利润其实是来自于日本。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几年即便韩流在我国的存在感弱了那么多,但在其他地区依然发展势头不减。在欧美,它一样有很强的文化输出能力。在北美,防弹少年团“干掉了”贾斯汀·比伯。甚至在阿联酋、埃及这样的中东地区,韩流也赚了不少钱,很多伊斯兰女性,也和我们国内当年一样,热衷于追韩流明星。

总体而言,在举国体制的加持之下,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和未来创造科学部,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情况进行了分析、梳理,并制定出适合不同目标市场的发展战略。就连南美、非洲等地区,作为新兴市场区域,也已成为韩流输出的重点培育对象。在较为成熟的亚洲地区,则强调与具体落地国的充分合作,我国就是最好的例证。而对于美国和欧洲市场,韩流则不断强化商业网络的具体分工和运营。

韩剧《爱在何方》提及中餐韩餐区别,一度引发争议,图自微博。

韩剧《爱在何方》提及中餐韩餐区别,一度引发争议,图自微博。

为什么我国热衷买韩剧?

2013年之前,韩剧在我国的视频网站的版权价格单集大约在4000-6000元区间,2013年大名鼎鼎的《继承者们》,其版权价格也不过9万1集。而到了2014年在我国本土掀起第三波“韩流”热潮的《来自星星的你》,其版权价格就差不多翻了一番,已接近20万1集。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经过《继承者们》《来自星星的你》的预热,韩剧的价格开始实现了房价式的飙涨。比如,《太阳的后裔》就达到了140万1集,而且《太阳的后裔》还并不是韩剧中最贵的,在2014年SBS台播出的《匹诺曹》,在中国的单集版权价格已高达173万1集。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好贵啊,涨得真快啊,4年左右的时间就涨了差不多100倍,大家一定觉得这也太疯狂了吧?

那么再看一下我国电视剧的价格。同期,号称《甄嬛传》续集的《如懿传》的独家网络播出权已达8.1亿元,单集网络播出成本已突破900万。

这还仅仅是视频网站的价格,在传统意义的电视台是多少钱呢?在2016年3月的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上,《如懿传》这部当时尚未开拍的电视剧,就被爆卖出了近1500万1集的天价。

难怪现在电视台的朋友都说是在卖肾买剧。这么一比,大家还觉得韩剧贵么?

显然,问题出在我们自身,我们的文化产业体系还亟待完善。

想来中国收割粉丝,不那么容易了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在数字文化产业方面,我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韩流现在再想来中国“倾销”,恐怕不是李秀满们想象的那么容易了。包括我们粉丝文化、粉丝经济,尽管有很多问题,但其实也成长起来了,至少不像前些年那么容易地就被人家“收割”。

更关键的一点是,中资已然成为韩流的金主。早在2014年11月,中韩双方结束了FTA的实质性谈判之后,由于中国政府简化了对外投资的程序,提高了规定的投资金额上限,很多中国公司可以采取直接投资的方式,规避原有的文化产品进口的限制,所以中国资本随即瞬间开启了对韩流的“买买买”模式。

李秀满在采访中提出的“亚洲好莱坞”设想。

李秀满在采访中提出的“亚洲好莱坞”设想。

例如,阿里集团就以1.9亿元人民币拿下李秀满创始的SM的4%的股份。要知道作为韩国最大的造星工厂,SM旗下拥有东方神起、少女时代、Super Junior、EXO等众多知名组合。阿里在这场收购中,对SM的估值约为49亿元。49亿对我们普通人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意味着什么呢?我国资本市场上那些“走江湖”的公司的估值可能都不止这个数。

根据韩国政府中小企业厅的数据,从2014年9月开始到“萨德”事件之前,中国公司向韩国30多家企业投资了约164亿人民币。其中,17家企业集中在游戏、网络、影视、娱乐领域;约40亿人民币投资给了11家游戏、网络公司,8亿左右人民币投资给了6家娱乐公司。

这意味着当时我国对韩国的投资有三分之一集中在文化领域。游戏、电视、演艺经纪、特效制作、电影、音乐等各种类型的公司,都成为了中国资本在韩国大肆跑马圈地的标的,这也让韩国媒体感慨,中国资本几乎占领了韩流的半壁江山。

在上个世纪,韩流文化曾深受香港文化影响,而香港文化也曾深度受惠于上海文化。包括日本在内,东亚文化间有着非常复杂的相互影响。在我国经过近20年的几个阶段的广泛传播后,而今的韩流又呈现出了新的时代复杂性。

对于我国而言,以游戏、连续剧、综艺节目、电影等为代表的文化产品,在获得丰厚市场回报的同时,能否真正发掘我国传统文化、当代文化的精华,将其进行文化产业意义上的推广,乃至不断整合和消化以韩流为代表的东亚、亚太区域不同的文化经验?

这是今天所有文化产业从业者、管理者、研究者等都要面对的时代命题,尤其是在RCEP的框架下,这个问题更为重要。

因为,在历史上,所有的世界性强国在崛起后,除了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优势和影响之外,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影响力、亲和力,其文化辐射范围甚至比政治、经济、军事所能波及的领域还要广阔。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中国的文化产业还有着太长的道路需要摸索,韩流也就是东亚的文化经验,对于早已立志于“走出去”的中国文化而言,也是一道成色十足的试金石。

(本访谈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韩流背后的“举国体制”研究》(16CH178)阶段性成果。)

来源|观察者网文/赵挪亚

原标题:《既想赚中国的钱,又老和中国"过不去",韩流图什么?》

责任编辑:李平书 CN080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