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很多学者简单地认为印度民主会让印度的发展有巨大的可持续优势,其实并没有经验证据。我们上述所讨论的所有这些都是在印度的“民主”与“法治”的政治构架内发生的。并不难看出,无论是“民主”还是“法治”都是这些豪强保护自己既得利益的最有效的武器。民主制度在印度并没有成为经促进济发展的优势,而是和印度的特殊政治经济文化混合,成了阻碍国家现代化的制度顽疾。
简单地说,印度很难形成东亚经济体(包括中国)的地方发展型政府,很难再步东亚经济体的后尘,实施赶超战略。
04,金砖机制下的中印关系
正角评论:印度的地方政府确实很多时候只把自己得票执政当做目的,为执政而执政。缺乏使命感,没有促进民族经济崛起的动力。莫迪领导的中央政府虽颇具雄心,却遭遇地方政治势力严重阻击。中央政府的劳工法改革、土地法改革与税收改革均陷入困局。如此看来,印度的民族经济想要像当年中国对日本一样,短期内构成正面竞争确实不易。这对中国应该是重大利好,我们应该加强与印度的经贸发展,将印度经济纳入我国一带一路的国际经济版图。那么金砖国家中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印之间在金砖国家的框架下应该做些什么呢?
郑永年:近年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形成以领导人峰会为引领,以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外长会晤等部长级会议为支撑,在广泛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的多层次架构,已发展成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金融和发展领域交流与对话的重要平台。
金砖发展银行的成立意在打破由IMF以及世界银行把持的西方经济体系,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在此体系中的地位。这些都是积极的。尽管印度至今不接受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但中国还是努力地推动中蒙缅印关于孟加拉湾的合作,让印度有发展空间,也让在南亚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看到金砖国家合作的辐射、影响力。
同时,中印之间也开始技术分享,意图创建金砖国家自己的技术能力。例如,中国国家航天局宣布和印度共同开发公用的卫星系统。在商业上,无论是华为、中兴等从事电器生产、软件开发、通讯、汽车制造等颇具实力的私营公司,还是钢铁、煤炭、水产、化工、工程承包等行业的一批“国字企业”,它们都在印度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中国已经是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印两国如能真正实现硬件与软件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就能在国际竞争中为金砖国家发出更高的声音。
如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至少现在莫迪政府“对外开放”的动力非常强大。道理很简单。正如我们前面所讨论的,莫迪在内部改革很困难,但引入外来的因素则比较简单一点。中国、早先的日本等都是通过引入外来经济因素要克服内部的既得利益的。
同时,莫迪也在千方百计地进行内部的“解放运动”,即废除种姓制度。如果成功,废除种姓制度可以说是印度真正民主化的开始,对印度的政治和经济结构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外开放”和“内部解放”,这两方面的因素,如果成功结合,那么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来改变印度。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的理由而忽视印度,倒是有千万个理由去关注印度的崛起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否则就会犯巨大的错误。
本文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教授。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