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讲点真实的“笑话”。
*在卡吉尔冲突中,印军在短短数月之内就打光了所有库存弹药,并且本国不具备生产能力。如果中印开打,战争规模将是卡吉尔冲突的几十倍,届时会发生什么,颇耐人寻味。
*著名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被称为“印度空军的最大敌人”——经它大修的飞机发生事故率居高不下,目前正在以2架/月的速度风雨无阻、夜以继日地干掉印度空军的战机。这些年,被印度人自己干掉的战机总数,算起来比死敌巴基斯坦击落的飞机数目还多出不少。
在和平时期,战机出动率较低,大修间隔较长;一旦战时需高强度出勤,这个问题会更加严重。
其实也不用战时,拜这家企业所赐,印度空军的核心骨干苏30MKI的在航率只能勉强维持在50%左右,稍微老一点的苏27在航率更低。
印度空军一共也就拥有大约230架左右的苏27/30系列战机,即便是算上相对先进的米格29和幻影2000等另外百十来架,未来对华作战中究竟有多少飞机可用?
这么坑爹的公司还留着干嘛?
但印度也很无奈啊,因为别无选择——除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之外,印度别无企业能够承担飞机大修任务。
主力作战装备尚且如此,其他武器装备之窘境自然可以想见。买来的武器装备是否可靠暂且不提,对拿到手的装备是不是足够熟悉、能不能立即投入作战任务都不好说。即便相关国家愿意立即抽调跟印度装备同样型号的现役装备进行支援,也会面临手续交割、运输分发等等诸多环节的问题,印度现有装备能否真的顶到那些装备到手呢?
所以,若中印开战,一旦战事拖长,印度恐怕要陷入绝地。
4,这样的军事指挥统帅机制,有点可乐
自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后,中国确实没有进行过规模相当的战争行动。但印度在“第三次印巴战争(1971年)”结束后,也同样没有类似经验。
在目前印度作战指挥体制下,以内阁政治事务委员会为核心,总理(委员会首脑)在做出战争决策后,需要经过会议决议后呈报总统批准,然后才可以交付军队施行。战时层层审批,决策效率可想而知。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国防部并非统一的作战指挥机构,除了平日对军队进行行政管理和建设规划职能外,在战时,它只是作为内阁委员会决议执行的监督机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