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京报锐评 | “礼”是文明要求 “让”是法定义务

北京日报 2021-09-01 16:56:11
A+ A-

首都文明办发布倡议书,号召广大市民从我做起、遵规礼让,共同营造文明有序的交通环境。“文明驾车礼让行人”,随着专项整治行动的持续推进,依法治理与以德倡导形成双轮驱动,共同维护斑马线上的安全,呵护斑马线上的文明。

小小斑马线,是城市文明的风景线,也是遵规守法的测试线。道路交通安全法要求,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之所以明确具体场景的行为标准,为的就是最大程度保证落实,达致人畅其行、车畅其流。这也意味着,机动车礼让行人不仅是文明要求,更是法定义务。但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规则意识淡薄,或是法不责众心理作祟,“礼让”在一些车主眼中成了想让才让,斑马线前踩不踩那脚刹车,全然“看心情”。有的行人总是见“缝”就走,完全不在意是否变灯,有的行人慢慢腾腾,旁若无车。这般“人车争路”,越过了法治边界,降低了通行效率,极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应当看到,车辆和行人都是道路资源的使用者,但在享有路权方面存在天然的不平衡。相较于机动车,行人处于相对弱势位置,这也意味着,聚焦安全高效通行的目标,要在价值排序上优先考虑行人需求,大力倡导机动车礼让行人。这样的路权分配方式,构成了交通文明的核心意涵,也成为交通立法的价值依归。事实上,“礼让行人”作为行车上路的一条基本原则,本就是交规学习的第一课。通过技术升级、加大惩处、增设考题等方式纠正、预防不礼让行为,某种程度上也是以“硬”方法来帮助驾驶员回归“初心”,补好道路安全这堂社会法治课。

礼让礼让,人车无恙。以“让”激发其“礼”,以“礼”报之以“让”,法律底线之上更需要所有人形成一种文明默契。每一次斑马线前的暂时停驻,每一次红绿灯下的耐心等待,都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照。而全民自然而然的礼让互敬,更传递出一座城市的善意与温暖。在“礼”与“让”的积极互动中,蕴含着“让行”从被动遵守到主动践行的积极转变。在这个问题上,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助力者,相关方面推进部署、严格执法,重点人员做好表率、积极宣传,全市上下都将法律规则牢记于心,用行动展现理解尊重,文明礼让好习惯就会蔚然成风。

考量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广大市民的规则意识是重要指标。让我们积极响应倡议,驾驶者保持平和开车的心态,行人养成秩序通行的习惯。当车让人、人守规形成一种常态的社会规范,当新风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每一个井然有序的路口,都将成为文明城市与法治社会的窗口。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