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河燕鸥守护者 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人民网云南频道 2021-07-13 20:24:55
A+ A-

有些遗憾。

7月6日一大早,当记者来到大盈江新城乡芒胆村段,准备一览河燕鸥风采时,它们几天前已顺着大盈江,迁徙走了。

河燕鸥守护者 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河燕鸥。孙晓宏摄

河燕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云南省德宏州大盈江流域是国内唯一能记录到该物种的地方,且近年来观察到的河燕鸥种群数量从未超过13只。

好在,经过守护人员的讲述和慨叹,河燕鸥的故事与它们被守护的故事,还是很详实地“搭建”起来。

这些故事,只是云南省近年来在生态保护、维护人与自然和谐方面所作努力的冰山一角。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不断在生态系统多样、物种多样的云岭大地上演。

河燕鸥守护者 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河燕鸥。孙晓宏摄

“从二级升级到一级,说明保护力度还得加大”

大盈江,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条支流,流经芒胆村时,江面宽阔,水流平缓。这里是河燕鸥的繁殖地,每年12月中下旬,河燕鸥会返回这里,孵化育雏,待次年7月初离开。

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盈江管护分局副局长左常盛从2014年便开始监测彼时还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河燕鸥。2021年2月5日,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河燕鸥升级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字也从“黄嘴河燕鸥”更名为“河燕鸥”。

河燕鸥守护者 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河燕鸥。孙晓宏摄

“从二级升级到一级,说明保护力度还得加大。”左常盛说,河燕鸥为中型水禽,体长37-43厘米,主要栖息在河流、湖泊等地方,筑巢于沙洲上,以小鱼为主食,也食蝌蚪、虾等食物。它每年3-5月为孵卵期,4-6月为育雏期,在盈江的繁殖期约为190天。

河燕鸥护巢意识很强,只要人一靠近,它便会起飞、俯冲,作势驱赶。左常盛记得去年6月的一天,他刚要靠近巢穴观测,被一只小河燕鸥使劲啄头,多亏戴着帽子,不然十有八九会被啄伤。

因为河燕鸥护巢意识强,其它鸟类也前来寻求庇护,大盈江芒胆村段因此还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灰燕鸻等鸟类的繁殖地。

河燕鸥守护者 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河燕鸥。班鼎盈摄

“算是电站为保护河燕鸥作的贡献吧!”

2019年,迁徙来7只,繁殖了6只,种群数量13只;

2020年,迁徙来5只,繁殖了6只,种群数量11只;

2021年,迁徙来7只,繁殖了5只,种群数量12只。

连续三年,送走十多只,来年又只是回来个位数。左常盛认为,虽然种群数量变化不大,但德宏州、盈江县对保护河燕鸥的努力不能抹杀。

今年以前,河燕鸥只在江中的沙洲筑巢繁殖,为了给河燕鸥舒适的繁殖环境,这两年盈江县全面叫停了江洲采砂;河燕鸥最重要的食物是大盈江里的鱼,前几年有人偷偷电鱼,经过森林公安连续整治,以及护鸟员的守护,在河燕鸥栖息地范围内,电鱼行为基本绝迹。

河燕鸥守护者 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河燕鸥。孙晓宏摄

河燕鸥繁殖地在江中沙洲,幼鸟一般需30—45天时间才能起飞,一旦育雏期水位暴涨,极可能导致育雏失败。2019年,大盈江上游的一家电站因电网检修需提前排干库容。如果短时间集中排放,会导致下游河段水位暴涨,影响河燕鸥繁殖。

经过和电站沟通,本来1个小时排干库容,电站花了3个小时排放,河燕鸥的繁殖环境因此保住了,可电站的放水闸门被冲变形,不得不花8万多元维修。“算是电站为保护河燕鸥作的贡献吧!”左常盛笑着说。

江水水位高,巢穴有被淹没的危险;水位过低,原本的沙洲可能会和江边连起来,水牛会破坏巢穴。咋办?当地一方面申请专项资金,聘请了护鸟员,在河燕鸥分布区搭设帐篷看守;一方面将巢穴用铁丝网围起来,待幼鸟具备一定活动能力后,再将其撤除。

河燕鸥守护者 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河燕鸥。孙晓宏摄

如何更科学地保护目前还在探索

左常盛等人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守护着河燕鸥的栖息环境,周围村民看在眼里,保护河燕鸥的意识越来越强。

芒胆村离河燕鸥栖息地最近,这是个傣族村寨,曾有村民发现鸟蛋会带回家煮了吃,或拿给小孩当玩具,如今村民发现鸟蛋会第一时间联系管护局。

“河燕鸥孵的蛋和小石头颜色很像,不好找,去年一个正在孵化的蛋,就是村民发现后联系管护局的。”左常盛说,这个村民后来被管护局聘请为护鸟员,每个月有固定补贴。

河燕鸥守护者 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河燕鸥。孙晓宏摄

不一定每次都是好消息。去年有一个村民,看到河边有4个鸟蛋,赶紧联系管护局。左常盛赶紧到现场看,发现不是河燕鸥的。“虽然有点失望,但足以说明村民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这让他感到欣慰。

如何更科学地保护河燕鸥,进而增加种群数量,左常盛曾想过人工繁殖,但因对河燕鸥的习性了解不够透彻,虽然已购买了人工孵化器,但这一方法暂未尝试。“除非遇到江水暴涨,导致其巢穴被淹没或其主动弃巢,我们才会尝试人工孵化。”他说。

左常盛笃定,有深植于人心的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河燕鸥的保护工作会越来越好。“我不希望看到大多数人还没听过河燕鸥前,这个物种就在国内找不到了。”他说。

责任编辑:李平书 CN080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