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科创引擎带动从0到1突破

北京日报 2021-02-26 10:42:36
A+ A-

一个月前,位于怀柔科学城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北京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俗称北京光源)项目完成主体钢结构施工,周长近1.4公里的装置区正式连接成环,这也是全球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当这盏被誉为“神灯”的大科学装置点亮后,我国科学家在生物学、化学、地球科学、物理、材料学等多学科前沿研究中都获得了一项科研“利器”。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近年来,北京举全市之力筹建国家实验室,并规划建设综合极端条件实验等5个大科学装置和材料基因组等13个交叉研究平台。

科创引擎带动从0到1突破

一座座科研重器拔地而起,原创性成果在早春埋下了种子。

面向前沿,抢抓机遇。北京积极布局了量子、脑科学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支持科学家勇闯人工智能科技前沿“无人区”,挑战最基础的问题和最关键的难题。七年来,马约拉纳任意子、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天机芯、量子直接通信样机等一批世界级重大原创成果在北京接连涌现。自然指数创始人戴维·斯文班克斯2020年10月发布的“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最新数据和研究成果显示,北京在全球科研城市中继续蝉联第一。

突破骨肿瘤手术“禁区”,通过3D打印骨盆假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郭卫团队曾在5年多前顺利完成世界首例右骨盆巨大肿瘤切除3D髂骨假体重建手术。半个月前,依托该手术核心团队技术的技术转化项目在京签约,依据我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郭卫团队9项专利成果顺利转化落地。

2020年1月1日,《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探索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源头、权益、动力、体制机制等问题,让科研人员“有权转”“愿意转”“转得顺”。

无数像骨盆3D打印这样的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创造着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十三五”期间,北京市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产业双引擎作用持续发挥,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累计增长56.9%和58.5%,金融、科技、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进一步提升,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构建。

创新之道,人才为先。谢晓亮、王中林、施路平……一批顶尖科学家的回归,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磁场效应的风向标。他们回国寻梦的落脚点,均是北京。随着一项项制约创新的制度藩篱被打破,全球创新人才在北京的创新磁力吸引下加速聚集。

2014年初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被明确为首都核心功能之一。七年后,中央明确提出支持北京等地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从“全国”到“国际”,定位更高、任务更重。北京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上明确提出,“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新引擎”,这意味着北京将以更开阔、更高层次的国际视野谋划和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发展。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市科委主任许强介绍,“十四五”期间,北京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锻长板、补短板”,推进“揭榜挂帅”等新的科研组织方式,在“卡脖子”技术和前沿领域,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要基本形成;到203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要全球领先,形成国际人才高地,切实支撑我国建设科技强国。

科创引擎带动从0到1突破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