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小空间也有大智慧,老胡同焕发新活力

北京日报 2021-02-19 09:41:27
A+ A-

说起老北京,很多人最先想到的,除了气势恢宏的故宫,绵延万里的长城,可能就是胡同。纵横交错的胡同构建了独特的北京印象,也积淀着独特的北京文化。

今天,发改君给大家带来的好消息就跟胡同有关——

近日,北京市发改委批复宣西上斜街及金井胡同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位于二环以内两广大街北侧,东侧紧邻宣武门外大街。其中,上斜街东起宣武门外大街,西至下斜街;金井胡同北起上斜街,南至达智桥胡同。总建设面积为4673平方米。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让老胡同焕发新生机

上斜街和金井胡同起源于元代,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还有说法认为,金井胡同就是以前元代都城的旧城墙遗址。难能可贵的是,其胡同肌理延续至今基本未变。

上斜街在北京属于最宽阔的斜街,而金井胡同又具有典型的北京联络型胡同特征。曾经的河流故道,造就了这里特有的胡同景致和民俗文化。而历史的积淀则给予这里独特的文化韵致。胡同单侧历史建筑占比超过80%;且上斜街历史上曾是诗人聚集之地,吴嵩梁、查慎行、顾嗣立等清朝著名诗人均在此生活过,现存名人故居8处。

如今上斜街及金井胡同也面临着公共空间匮乏,部分空间品质不高的问题。胡同缺乏文化展示空间,居民对胡同文化了解不足;占道停车挤占通行空间;市政基础设施老旧,亟待提升。

针对这一现状,宣西上斜街及金井胡同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工程被提上日程。此次改造目标是改善民生环境,完善交通治理,彰显文化品质,倡导绿色街区,探索北京胡同的长效治理路径。

项目遵循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设计原则,力求维护传统建筑形态、挖掘街巷文化内涵、实质改善民生问题。主要围绕文物成串、建筑成线、节点成景、高台成岸、道路成渠、景观成系等六方面,致力于营造积极、开放、富有活力的士乡文化历史长廊,绿色、温馨、安全舒适的百姓民居生活街道。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项目实施方案更加完善,相关部门进行了大量前期工作:

采用调查问卷、街头随访和微展厅深度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居民需求,并充分发动街道、社区工作者,分时分段提供咨询服务,让更多群众了解整治提升方案。

广泛开展方案征集,举办“同营家园共投未来”专家评审会,采用居民评议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最终选定各类设计奖项,并创新方案设计模式,由一家统筹整合多个方案亮点,充分结合居民需求制定改造方案。

重点提升15个节点营造高品质胡同公共空间

项目将以会馆文化作为基因,胡同空间作为载体,以老百姓需求为前提,重点提升15个节点,实施3个专项设施提升工程,打造高品质胡同公共空间体系。

15个节点

主要利用腾退空间、建筑退让空间、步行空间等城市公共空间,拓展胡同居民公共活动和交往空间。主要包括:

6个文化展示节点

上斜街南侧多为文物后背,各类历史建筑风格形成了特有的建筑景观,通过此次整治,将亮出番禺会馆、四川会馆等特色文物或历史建筑界面。

▲曲水流觞文化微公园效果图

7个公共服务节点

以小见大,增设金井胡同阅读空间、胡同儿童活动空间、胡同菜园、胡同晾衣五线谱等,从细微处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2个入口形象节点

为了强化胡同入口形象,西段东入口进行围挡拆除,优化栏杆扶手、台地,提供休息座椅,让围挡与建筑整体风格相统一;西段西入口进行屋顶檐口样式优化,恢复传统规制,增加遮阳设施等,同时设置绿化、胡同标识,提升入口形象。

▲西段东入口效果图

3个专项设施提升工程

优化交通系统组织

改造后,上斜街车行交通将设置成自西向东单行,界定停车区域、定点定位施划停车位,金井胡同则为无车胡同。同时,通过车挡石、进出闸机强化停车管理,并充分挖掘周边停车资源,留出必要通行空间。

补充便民服务设施

优化无障碍设施,保证每个台地有一阶一坡两扶手。设施布局以减法为主,慎做加法,以便民服务和文化展示为主,布设智慧感应照明、休息座椅、儿童文化互动装置和文化标识系统等。

织补景观绿化体系

增加230平方米绿化面积;新增铺装面积约2000平方米,为社区提供历史对话空间、宜人步行空间等;以点带面,连点成线,织补公共空间节点,形成连续胡同活动空间。

北京的胡同,是古都文化的载体,各个时期的痕迹在这里交错沉淀。随着时代发展,居民生活的变化,胡同的功能也正在变得更加多元。相信升级改造后的上斜街及金井胡同,不仅会承载老北京的记忆与乡愁,更会成为百姓宜居的热土。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