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浦东三十而立 央企十分给力

国资小新 2020-11-13 13:55:50
A+ A-

浦东三十而立 央企十分给力

三十而立,浦东崛起。30年来,国资央企扎根浦东热土,把握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推动浦东发展不断呈现新气象。立足新时代,国资央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服务国家战略,彰显使命责任,持续在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大潮中走在前列。

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助力浦东打造创新高地

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与上海市不断加强央地合作,在上海集聚了大量创新资源,建立了高水平创新平台、高素质人才队伍,助力浦东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2017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与上海市签订《共同推进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9月,双方又签署深化合作共同推进落实国家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重大装备、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兴领域,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央地合作项目结出了创新的累累硕果。

浦东三十而立 央企十分给力

▲2017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与上海市签订《共同推进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合作协议》

浦东三十而立 央企十分给力

▲2019年9月5日,国务院国资委与上海市政府在沪签署深化合作共同推进落实国家战略协议在能源领域,2019年3月,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入驻浦东,专注于未来配用电和城市能源互联网技术发展;即将落成的中核集团上海总部,将聚焦先进核能技术与高端产业发展;中国华电在上海建成了国内首个高校分布式供能项目,实现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在信息通信领域,坐落于浦东张江的中国电子第二总部,与浦东新区共同成立了电子产业发展基金,围绕集成电路、信息服务、信息安全等领域进一步拓展合作;中国移动助力264个浦东政务应用“上云”,5G让洋山深水港插上智慧双翼,“双千兆”示范商圈率先落户浦东。在智能制造领域,中国中车成立的临港海底机器人基地、中远海运参与的上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电投重型燃气轮机专项试验基地、中国电子积塔半导体特色工艺生产线项目等,都为浦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浦东三十而立 央企十分给力

▲2019年3月5日,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正式入驻张江高科技园区

除了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大技术攻关力度,中央企业还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壮大产业集群,通过规模效应,培育创新土壤。目前,中国宝武正在充分利用浦东在财税、金融、人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陆家嘴金融中心、外高桥贸易园区、洋山港航运码头、张江科技园形成产业布局,打造智慧制造的运控、研发、交易中心,形成高端要素集聚的“新型世界钢铁中心”。中国商飞则在短短11年间,将浦东的一片芦苇荡变成了占地4000余亩的现代化商用飞机总装基地。依托大飞机产业,浦东已经汇聚起商用飞机设计研发、总装制造、试验试飞等产业环节,聚力打造我国“大飞机”产业集群。建设科技集团参与打造的浦东张江国创中心,打破传统商务办公模式,营造多元化的众创氛围,实现了智能开发、智慧运营,成为区域商务标杆、科创企业摇篮。

浦东三十而立 央企十分给力

▲2017年5月5日,C919第一架客机在上海成功首飞

深化国企改革、协同发展,放大浦东改革综合效应

作为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浦东的发展进程浓缩了丰富的改革记忆。1998年8月28日,中化集团筹资兴建的420米超高层建筑金茂大厦以“中国第一高楼”身份亮相黄浦江畔,被赞誉为中国经济崛起和改革开放精神的标志。保利集团参与投资建设的世纪工程——上海证券大厦,不仅成为浦东地标、千万企业敲锣上市的圆梦之地,也成为了中国向世界展示改革决心的标志性工程之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2019年,上海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启动,着力优化国资布局结构,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各类企业优势互补、共赢发展。2020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加速推进,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抓手,推动中央企业和民营企业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形成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浦东三十而立 央企十分给力

▲2020年10月16日,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和北京产权交易所联合举办的“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暨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协同发展项目推介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改革措施的进一步落地见效,释放出强大的发展势能,为上海、浦东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2020年10月,“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暨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协同发展项目推介会”在上海举办,引入社会资本超过1800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中央企业混改项目268宗、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协同发展项目48宗,其中科技类企业占比进一步提升。上海市国资委正在加快市属国企与中央企业、其他省市国企联合重组,落实国务院国资委与上海市政府战略合作机制常态化运作,推动央企功能总部和业务板块落沪。作为中国国新的控股子公司,国新上海积极参与地方国企重组、股份制改革和IPO等项目,发起设立总规模30亿元的专项基金,帮助上海地方企业加速实现一流企业的战略目标。

强化对外合作、交通建设,实现浦东更高水平开放

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增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在浦东,中央企业不断加大对外合作的参与和保障力度,全力打造全球航运枢纽,助力浦东实现更高水平开放。

1992年,建成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厂;2002年完成转股改制,成为中国通信领域第一家外商投资股份制公司;2017年,成为国务院国资委监管中央企业中唯一一家合资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不断探索中外合作有效模式的诺基亚贝尔,是浦东三十年对外开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时至今日,中央企业在浦东的对外合作、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中核集团为西门子建设的医学诊断试剂(中国)生产厂房,不仅作为西门子供应全球市场的医疗影像设备制造基地,也是西门子医疗业务领域在亚太地区最大的研发和制造中心。中国石化上海石油作为上海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见证了年油品销量的翻番,并通过长三角地区产业之间的合作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自贸区提供了全面持续的能源服务。

浦东三十而立 央企十分给力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西上海油氢合建站

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一;以浦东为主阵地的上海机场是中国民航客货运量最大的航空枢纽,全球第五个、中国第一个航空枢纽亿级客流俱乐部成员。在全球航运枢纽的建设中,中央企业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先导与撬动作用。

作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洋山深水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2002年以来,中国交建先后参建了洋山深水港一期、二期、三期、四期工程全部陆域吹填和航道疏浚施工。中远海运则在上海港投入100组航线,并发起全球最大航运联盟“海洋联盟”,持续助力上海港的全球枢纽港地位。

浦东三十而立 央企十分给力

▲中交集团承建洋山港四期全自动化码头

浦东国际机场的建设运营同样离不开中央企业的持续投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交建积极投身浦东国际机场系列工程建设,为提升机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建研院为浦东国际机场货运事业的发展服务了近二十年,陆续完成了浦东机场新一轮航空货运规划研究、公共快件及跨境电商园区方案、四五跑道货运区规划等工作。东航集团积极开辟国际远程航线,到2019年,已经在100多个中外航点开通了浦东通程航班服务,年服务中转旅客300多万人次,为浦东国际机场建成中国民航枢纽中转客流量最大、枢纽能力最强的空港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浦东三十而立 央企十分给力

▲1999年东航派出客机执行浦东机场试飞任务

发展总部经济、产业枢纽,促进浦东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2018年5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央地融合发展平台9日在上海浦东新区世博地区成立,是由国新控股(上海)有限公司牵头、各驻沪央企共同发起成立的国内首个打造央地“融合发展、投资合作、产业配套、创新示范”的功能型服务平台。目前,央地融合发展平台已经建成了央企总部基地,25家央企集团注册了近80家各类公司,初步形成总部、金融、能源、贸易等功能板块,包括中国宝武、中国商飞等2家一级总部和中核集团上海总部、中铁投资等9个区域性总部,中国华能、中国华电、中国核电等一批能源企业,中铝国际贸易、中铜国际贸易两个千亿级的贸易平台。

浦东三十而立 央企十分给力

▲2019年6月28日,总金额超200亿元的一批央企投资项目集体签约落户上海自贸试验区,这是落实《关于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一项重要举措

目前,央企加速集聚的趋势还在继续。借助央地融合发展平台,企业有效降低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化危为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资源配置能力,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发挥了重要的枢纽作用。中化国际于2016年进入央地融合发展平台,利用浦东的人才资源、研发优势,由单一的贸易公司转型为以精细化工为核心的产业公司,将浦东变成了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大脑。对于2018年12月注册成立的中铝国贸集团,华东是国内有色金属消费量最大的区域,总部搬迁到浦东,可以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客户,根据战略规划,立足浦东,中铝国贸未来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宗商品贸易集团。中化、中铝,又是总部同在浦东的中国外运的客户,在北京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在浦东可以直接进行业务对接,充分体现了总部集聚带来的优势。

央企总部集聚,促进了央地融合发展,使企业间产生了显著的良性互动,对内有助于培育发展新动能,形成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对外可促进企业更好地拓展“一带一路”沿线业务,加快浦东集聚和配置全球要素资源,参与全球合作竞争,对于浦东形成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服务浦东城市建设发展

经过30年发展,浦东已经从过去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变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中央企业积极践行公民责任,建设宜居家园,惠及百姓民生。

中核集团、中国石化、中国华电、中国能建等企业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为浦东注入澎湃动力。中国能建设计承建的外高桥发电厂并网发电,宣告了浦东新的能源基地的诞生,其中三期工程安装的2台国产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更是成为国内电厂技术创新、高效节能的典范。作为上海成品油供应的“主力军”,身处浦东的中国石化高桥石化,用不断升级的绿色油品大幅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为浦东开发开放营造良好生态环境。中国华电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区量身定制了多能协同、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就地供应的能源解决方案,投运以来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始终保持在75%以上,被誉为“迪士尼全球标准与本地最佳实践相结合”的典型案例。中核集团参建的上海LNG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高天然气的应急调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保障上海及周边地区日益增长的天然气需求,助力上海打赢蓝天保卫战。

国机集团、中国交建通过开展水土治理工程,守护浦东的绿水青山、碧海蓝天。国机集团承担的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出水达一级A标准,是亚洲最大的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占上海全市的1/3左右,为上海市的环境保护和COD减排作出了巨大贡献;浦东城市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新建工程基坑围护工程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完善新区功能、彰显新区特色,还能促进新区的文化、服务和人气聚集。近年来,中国交建上航局完成了黄浦江滨江岸线景观提升工程、浦东南汇东滩促淤工程、浦东南汇黄日港(C港)调蓄湖工程、横沙东滩滩涂整治工程、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等民生工程,有效缓解了浦东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紧缺突出矛盾,为优化城市公共空间、改善城市综合环境贡献了央企智慧与力量。

30年来,中国建筑承建了良友大厦、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上海科技馆、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临港新片区、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迪士尼乐园等一座座地标建筑。2002年12月31日,中国铁建承建的世界首条磁浮运营线——上海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通车运营;2019年6月28日,中国铁建总体设计的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正式开工,建成后将成为连接虹桥和浦东两大综合交通枢纽的快速通道,实现空铁快速联运。央企“基建狂魔”的基础设施建设,极大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方便了百姓日常出行,为浦东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壮丽图景贡献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019年9月,在与上海市深化合作共同推进落实国家战略协议签约仪式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上海改革发展日新月异、成就显著,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抓住上海深入实施“三大任务、一大平台”战略部署、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等发展机遇,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央沪合作,在上海改革发展新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未来,国资央企将以世界一流为目标,以央沪合作为契机,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为谱写新时代上海改革发展、浦东开发开放新篇章贡献更多央企力量。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