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幸福北京人·静享生活

北京日报 2020-10-03 09:36:49
A+ A-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幸福北京人·静享生活

幽幽古巷静树依

“如果能再见到总书记,我想跟他说,当时您惦记的事儿,现在都解决了!南锣鼓巷安静了,老城风貌又回来了,我们也搬进了新楼房!”庄宝满足地说。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雨儿胡同时,在只有16.7平方米的庄宝家里,坐在折叠沙发上和老街坊们拉家常。

如今,庄宝家已经搬离住了几十年、见不着阳光的南房,搬进了北苑92平方米的大两居,享受从未有过的宽敞。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幸福北京人·静享生活

2019年,南锣鼓巷雨儿胡同12号居民刘万兴在改建后的小院儿照顾绿植。和冠欣/摄

这一切,得益于南锣鼓巷的修缮整治。东城区以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的福祥、蓑衣、雨儿、帽儿四条胡同为试点,从功能疏解、风貌保护、民生改善、环境提升等方面入手,于2015年8月启动了修缮整治项目。

通过腾退安置,居民从户均不足25平方米增加到110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由8平方米增至37平方米,真正达到了“小康水平”。

胡同人口减了一大半儿,居民们还都自拆了违建,一度超载的胡同“瘦身”了,居民们终于可以在敞亮的院子里晒被子。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幸福北京人·静享生活

2015年,市民在史家胡同刚刚设计完成的胡同休闲微空间里进行体验。孙戉/摄

院外的环境也在改变。南锣鼓巷地区全面启动平房区物业管理,还引入了“小巷管家”。没了乱停车,没了开墙打洞,胡同里清静了不少,让人不禁感叹:“老巷幽宅静树依”的景象又回来了。

一城北京,半城胡同。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北京,有自己独特的城市品格,每条胡同都有自己的说头,每条街道都有自己的故事。但前些年,胡同四合院本身的基础设施已经落后于现代生活,再加上开墙打洞、占道经营、私搭乱建等一度屡禁难绝,进一步拉低了胡同环境的宜居值。有老街坊感慨,打开窗就是烧烤摊,关上门还闹哄哄,上个厕所、洗个澡、停个车都费劲。街巷之陌、细微之处,那些“面子”背后不怎么光鲜的“里子”,成为影响市民幸福指数的短板。

随着非首都功能的疏解,老城区里纷纷展开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

2017年4月,《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动方案》出台。提出用3年时间,对核心区背街小巷进行集中全面整治提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幸福北京人·静享生活

2013年,市民在刚刚完成“换装”的帽儿胡同中穿行。孙戉/摄

经过统筹规划,整治违建腾出了空间,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街心绿地、“口袋公园”。开墙打洞封上了,游商散摊清理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便民综合体、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健身场馆。

核心区电力架空线入地改造,曾经被“城市蜘蛛网”困扰的老胡同,亮出了澄碧广阔的完整天空。

前门三里河,再现昔日“水街穿巷”的胜景。达智桥胡同,曾经“灰头土脸”的杨椒山祠等历史遗迹,终于在密密匝匝的违建、门脸中“突围”出来。

随着疏解整治和环境提升的进行,历史街区实现“由聚到疏”的转身,大量空间得以释放,越来越多的胡同院落历经沧桑之美又重现世人面前。大栅栏地区,站在胡同口,一眼就能望到正阳门;桐梓胡同,穿过通幽曲径,便能到达“百花深处”……青石步道,朱红门楼,灰色砖雕,漫步胡同,不少老北京感叹:四九城的味道,又回来了!

城市治理,擦亮了古都文化“金名片”。北京在做好疏解整治减法的同时,也在加速做好人居环境的加法。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幸福北京人·静享生活

2018年,完成整治的草厂胡同环境整洁,家家门口都摆放了绿植。和冠欣/摄

居民又有了侍弄花草的闲情逸致。东四街道“花友汇创意空间”所在的门脸房,原是一排小餐馆。在疏解整治促提升的过程中小餐馆腾退,又经过周末卫生大扫除,胡同里腾退清理出许多边角地,街道建起了花池、摆上了花箱,成立了“花友汇”,让花友们来认养。一年后,葫芦爬满藤,鲜花开满巷,胡同里多了一个又一个微花园。平常生活更加有滋有味,居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幸福北京人·静享生活

2017年,市民在“精品小巷”东四流水巷胡同藤蔓葱郁的葫芦架下快乐骑行。张传东/摄

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不断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任务去年也顺利收官,1255条背街小巷通过市级达标验收。

《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近日公布。控规提出加强空间秩序管控与特色风貌塑造,延续古都历史格局,推动老城内外和谐发展,融汇历史人文景观和现代城市风貌……一幅平缓开阔、壮美有序、古今交融、庄重大气的城市画卷在人们面前徐徐展开,画面里镌刻在胡同青砖灰瓦中的传统,与舒适的现代小康生活交相辉映。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幸福北京人·静享生活

【专家点评】

老胡同乐享新生活

李建平

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和背街小巷治理与提升,北京胡同正在发生变化。先是胡同静下来了,没有了机动车停放;然后是利用疏解腾退空间修建了胡同博物馆,人们可以在家门口品味胡同的历史与文化,漫步休闲生活。最引人注目的是雨儿胡同,东口是南锣鼓巷,西口是新疏通的玉河,从东向西行,人们发现胡同变了——胡同还是那条胡同,变得干净通畅了;房屋还是那些房屋,地上、地下管线重新进行了铺设,房间内有了厨房和抽水马桶;胡同内还多了绿色植物,多了供人休息的石桌、石凳,行走在胡同中,人们不知不觉放慢了脚步,享受其宁静。在胡同西口“雨儿人家”,一副门联是“和合共生、各美其美”,展示着胡同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和谐共生。

(作者为北京史研究会秘书长、研究员)

历史资料: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

责任编辑:苖玉轩 CN074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