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迈向新航程

2019-06-18 10:43:11    北京日报
A+ A-

来源标题:首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迈向新航程

首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迈向新航程

首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迈向新航程

首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迈向新航程

首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迈向新航程

首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迈向新航程

首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迈向新航程

首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迈向新航程

首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迈向新航程

首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迈向新航程

首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迈向新航程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权益”被列入政府折子工程;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专门对“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作出部署;还有妇女创业担保贷款、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训练……五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将妇女儿童发展目标任务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制定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确保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同步考核,一大批惠民措施和项目落地,妇女儿童生活质量和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妇女儿童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获得感进一步增强,首都妇女儿童事业走上新航程。

妇女儿童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政治地位和民主参与是妇女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北京市不断加大培养和选拔女干部工作力度,将其纳入全市党政领导班子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区局级后备干部女干部不少于20%的硬性要求。

根据市“十三五”时期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结果:出席党的十九大北京团女代表比例达39.7%,居全国之首;市党代会女代表、市人大女代表、市政协女委员的比例分别为39.87%、34.3%、31.23%,均超过了规划设定的目标要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市、区两级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全部达到100%;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例为67.52%,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例为33.23%,社区工作者中女性比例76.9%,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既是国家法治的要求,也是首都文明水平的体现。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政策法规性别平等评估委员会,创立了“政府主责、成员单位领衔、专家参与、妇儿工委办公室协调”的政策法规性别平等评估工作机制。北京还是全国首个将《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这一有关妇女的专项地方性法规纳入人大立法后评估项目的地区。通过强化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有力推动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落实和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保护。

强化源头维权的同时,北京市还通过在市、区两级检法机关全面建立妇女维权合议庭和妇女儿童维权通道,实现妇女儿童司法保护的全覆盖。为未成年人营造阳光健康的校园环境,建立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及时报告制度,出台了《北京市教委等十一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实施意见》。加大法律援助力度,以“应援尽援”为工作出发点,构建市法援中心——区法援中心——街(乡)工作站——社(村)联系点四级法律援助网络,“十三五”以来,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承办妇女儿童法律援助案件21651件,切实为妇女儿童提供服务。

优先发展教育,北京市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2017年地方财政用于教育的资金投入为964.62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11.3%。针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入学”问题,本市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学前教育普惠性服务,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幼儿园、中小学分别增加学位10万个和19万个,小学、初中就近入学比例分别达到93.4%和90.6%。此外,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改革项目,引导中小学发展等市级扩优改革项目向全市近270所郊区校倾斜,扩大郊区优质教育资源;支持中小学提供课后服务,在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普遍建立弹性离校制度。

目前,全市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至11.4岁,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比例持续增长,女大学生占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的51.1%。而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3+2”中高职衔接办学、职普融通、综合高中实验班、五年一贯制等改革试验,也为学生的成长搭建更多可供选择的平台。

大力促进妇女创业创新,北京市妇女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妇女就业渠道不断拓宽,自主创业能力进一步增强。2017年,北京市女性从业人员占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的比例达到41.15%,比“十二五”末提高了0.79个百分点。通过实施系列创业就业政策和就业帮扶政策,连续举办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北京高校女大学生就业率达到97.43%,高于平均水平0.18个百分点。

妇女创业方面,北京市将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由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贷款期限由2年延长到3年。扶持“妇”字号基地548家,依托巧娘工作室助力10.2万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帮扶11.85万名女性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城镇登记失业妇女再就业率超过70%。女性在卫生、教育、金融、居民服务、文化体育等行业的就业比例分别达到70.99%、62.25%、54.23%、51.16%和50%,在各行各业中彰显着巾帼新风采。

妇女儿童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十三五”时期,“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在北京基本实现。具体来说,北京市将新生儿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系,非京籍职工纳入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将单亲家庭作为新增重点救助对象;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制度并轨;连续7年9次调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老年保障福利养老金水平,从“十二五”末期的470元、385元提高到610元、525元。加强生育保险管理,将新增的生育奖励假纳入生育津贴支付范围,在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同时,保障了职工全面二孩生育待遇。

通过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更是降低了学生儿童住院起付线,进一步减轻了学生儿童的就医负担。“十三五”以来,依托精准帮扶机制,通过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累计为4120名低收入农户劳动力提供了相关就业创业服务,为全市包括7万余名低收入妇女在内的7.06万户低收入农户、15.15万低收入人群建档立卡,建立村级精准帮扶台账。

妇女儿童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水平也进一步提高。北京市统筹整合困难群众救助政策,将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与最低工资标准挂钩,动态调整城乡低保标准,达到人均1000元/月;将低收入家庭中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纳入社会救助范围,按照低保标准的25%发放生活补贴,5万余名未成年人受益。通过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津贴补贴制度,老年人社会优待服务范围从65岁以上扩展到60岁以上。此外,北京市大力推进残疾人全员医保,由原先的对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实行差异化减免优惠转为全员全额资助,8.22万名残疾妇女获得基本医疗保险资助,切实降低了残疾妇女的医疗负担。

针对残疾儿童,北京市建立了儿童残疾随报制度,制定实施0-6岁儿童残疾筛查管理办法,建立了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初筛、区妇幼保健院复筛、市卫健委、市残联联合认定的诊断评估机构诊断评估、康复定点机构进行康复的工作流程,实现了残疾儿童的早发现、早干预和早康复。妇联组织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募集社会资金,对老妇救会主任、两癌患者贫困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救助。累计投入资金物资1.24亿元,帮扶救助4.28万余名妇女儿童。“大病救助”“母婴服务”等公益项目让广大妇女儿童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

妇女儿童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显著提高。据统计,全市女性平均预期寿命持续增长,达84.41岁,高于男性4.43岁;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率由54.18%提升至72.69%。此外,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建立适龄妇女乳腺癌和新生儿耳聋基因免费筛查长效机制,建立涵盖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期保健、住院分娩、儿童保健、儿童预防接种、计划生育服务等内容的系统、规范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管理模式,积极应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高龄、高危孕产妇明显增加的紧迫情况,建立市、区、医疗机构三级孕产妇危重症报告评审制度。

数据显示,孕产妇系统服务率达到97.74%;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5.68/10万,比“十二五”末降低了1.48/10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达到2.29‰和2.64‰,分别比“十二五”末降低了0.13‰和0.38‰,继续保持全国先进行列。孕妇增补叶酸的比例为91.73%,神经管畸形发生率从2009年的1.2‰降至2017年的0.48‰。新生儿遗传代谢性先天性疾病筛查率达到99%,全市共预防77.05%严重出生缺陷。

在社会生活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进一步改善。

为了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北京市建设提升基本便民网点,“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城市社区覆盖率达到92%;开展“公厕革命”,修订《公共厕所建设规范》地方标准,对1010座公厕进行提升改造;继续推进“母婴关爱室”建设,发布全市统一的“母婴关爱室”图标和名称,出台《母婴室设计指导性图集》,全市4000余个“母婴关爱室”为哺乳期妇女提供了便捷、贴心服务。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成果也很显著。通过构建市——区——街道(乡镇)——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市基层文化设施达到6815个,覆盖率超过98%,保障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100%的街道(乡镇)、100%的行政村和有条件的社区均建有体育设施,满足了妇女就近健身需求。开设“网上首都乡村学校少年宫”,全市已建成的5246个街道(乡镇)、社区(村)图书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各级妇联还组织利用6088所遍布城乡的家长学校,持续举办家庭教育讲座等指导服务活动3.5万场,在全市中小学开展“重家教、树家风、传美德、共育人”主题教育实践、“阅读悦成长”家庭亲子阅读、“绘制我家根脉图”等品牌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广泛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命名表彰各类家庭58.6万户。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风尚,以好家风浸润好社风。

数说首都妇女事业发展

●妇女声音

出席党的十九大北京团女代表比例达39.7%,居全国之首;市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女性比例分别达到39.87%、34.3%、31.23%。市、区两级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全部达到100%。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例逐年提高。

●素质提升

全市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至11.4岁,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比例持续增长,女大学生占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的51.1%。

●创业风采

女性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女性从业人员占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的比例达到41.15%。在卫生、教育、金融、居民服务、文化体育等行业的就业比例分别达到70.99%、62.25%、54.23%、51.16%和50%,在各行各业中彰显着巾帼新风采。

●守护健康

北京市平均预期寿命为82.15岁,其中女性84.41岁,高于男性4.43岁。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为5.68/10万,比“十二五”末降低了1.48/10万。婴儿死亡率达到2.29‰,比“十二五”末降低了0.13‰。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