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之东——老城复兴 前门方案

2019-03-11 13:54:04   
A+ A-

网红公园三里河、最美胡同草厂、文创胜地西打磨厂,前门东区这片紧邻天安门广场的历史文化街区,有着最暖心最治愈的百姓故事,也有着最精彩的改造经历。

《前门之东》

3月9日-11日,北京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于21:45《这里是北京》栏目,推出老城改造深度调查系列专题片《前门之东》,共3集,每集20分钟,分别为《破局》、《守护》、《共生》。

专题片走入前门东区,从老城基础设施改造、百姓生活条件改善、文物古迹的保护性修缮与老建筑的恢复性修建、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共生共融等多个层面,深入调查前门东区老城改造的成功经验。

前门之东——老城复兴 前门方案

历时五年跟踪拍摄 见证老城改造重生

前门东区所代表的北京老城改造并非是一朝一夕之举,老城改造的初步成果也并非一日之功,《前门之东》是《这里是北京》历时五年跟踪拍摄的成果浓缩与镜头集萃,也是《这里是北京》创立十五年来,关注与思考北京历史文化的结晶。

2014年《这里是北京》就开始着重关注前门东区的改造进程,从2014年到2019年,历时五年有余的跟踪拍摄,全景记录了西打磨厂老街迎来新业态、三里河历史景观重生、草厂地区整体保护等重要阶段。

前门之东——老城复兴 前门方案

五年中,《这里是北京》广泛采访与前门东区改造相关的各界人士,如社区百姓、创业者、小巷管家、社区基层干部、建筑设计师、责任规划师等,仅在《前门之东》三集专题片中就出现近三十人,用百姓的语言,讲述胡同的变化,见证老城的变迁。

用百姓之声讲述胡同变迁

过年写福字的胡同书法家侯雅明、一起包饺子的居民朱茂锦、在小院议事厅里聊胡同生活的小巷管家丁淑凤、在物业监控室介绍前门东区平房区物业管理的工作人员姚文国——《这里是北京》充分运用五年来独家全程跟拍到的胡同变化,结合对胡同百姓的大量采访,倾听北京变迁故事。

老城改造关系民生,关系区域发展,从宏观上这是当地政府的战略设计与惠民工程,而从微观上它的每一步举措都和百姓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面对“老城改造”这样的重大话题,《前门之东》三集专题片着重用百姓的视角,讲述老城改造为生活带来的便利,为地区带来的活力。

前门之东——老城复兴 前门方案

例如草厂胡同的居民付旭东,作为志愿者亲身参与社区主食厨房的制作、经营,共同营建零公里便民生活圈;再如西打磨厂的创业者贾晓萌,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在前门东区创业的乐趣,与融入胡同生活的过程,通过组织胡同跑、举办社区讲堂等方式让年轻新居民与胡同老住户融为一体。百姓鲜活的故事,生动的彰显出老城改造对老居民生活的改善和新居客文化的吸纳融合。

小故事大时代 “解剖式”呈现老城改造破局之路

与通过百姓之声表达京城变迁的形式相对应,三集专题片《前门之东》,在镜头之外还采访了大量参与决策的政府工作人员、作为老城改造实施主体的国企工作人员、“城南计划”学术论坛中对前门东区改造把关的规划师、设计师。这些珍贵的对话与采访虽然没有出现在节目中,却成就了这部专题片幕后的深刻思考,它不仅仅是对老城改造近五年工作的记录总结,更是从深层次上对老城改造的剖析和解读。

前门之东——老城复兴 前门方案

例如老城改造的基础与难点,是通过基础设施改造,彻底破解老城设施老旧、生活不便的困局,具体工程如雨污分流、架空线入地、煤改气再改电、厕所革命等。专题片中以“厕所革命”作为范例,详细解读雨污水管道由合流到分流的变化和意义、公共厕所的合理空间布局与人性化设施等,以小见大,从细节到宏观展示出老城改造的破局之法。

再如老城改造中,老旧房屋面临历史风貌保护与现代化便利生活的冲突,专题片《前门之东》通过采访多位知名建筑设计师,跟踪拍摄多处老院落老建筑,从修缮到重生的全过程,展现出保护性修缮、恢复性修建等新理念的提出和实践,也为更多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提供范例。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